第12章(第3/5页)
目前的进度十分堪忧,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放弃已经练了很久的项目,转项目从头开始学。
说难听点,现在的项目继续下去,保底也是一个二级运动员,之后高考还能加分,转项目能拿到什么?从头开始练就不说了,能不能练出成绩还不一定。
最关键的是,花样滑冰的证书,高考不加分!
国家都不推广,家长怎么会让大好前途的孩子转项目呢?
以至于花滑队目前的工作人员比运动员还多。
于是作为总教练的章光华向好友林博文提出了做一期专访,来宣传自己这新成立的花滑队。
章光华对此不置可否,转身准备进训练馆,“走吧。”
林博文也把相机拿了出来,“走吧走吧,让我看看你这新成立的花滑队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你把我都请过来了。”
林博文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记者,他在S市最大的娱乐报刊工作,在该报上还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专栏,很受欢迎。
章光华能把林博文请来,那都是欠了个人情才说服他的,毕竟都是老朋友了。
“对了,我还没问你呢,你这又是拉赞助,又是建楼的,还把我拉过来做专访。”林博文好奇地问,“难道你的花滑队里有什么藏了很久的绝世天才?上场就能拿世界比赛金牌的那种?”
章光华:……
章光华忍了忍,还是没忍住:“花滑选手没有出道就能拿大赛金牌的,无论是多么天赋异禀的选手,都要经历比赛的磨练,才能滑出成绩。”
花滑的分数可不仅仅只看技术,还有很重要的艺术表现力,这个艺术表现力的分数其实很玄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裁判对选手的脸熟程度以及所属国家的国力强弱。
亚洲的花滑选手出道时的艺术分通常是被压得极低,很难出道时就摸牌子,除非是自身技术十分过硬,上场就是几个难度跳跃,clean全场用纯技术分吊打其他选手……不过那怎么可能呢?
花滑选手普遍年轻,哪有小选手心态这么好,刚出道就能在国际赛场上完成clean?还能有那么多的难度储备?
章光华还想再多说两句,被林博文打断了。
林博文:“好的好的,明白了明白了!”
林博文推着章光华,“走吧走吧,快去看看的你宝贝花滑队,再在这里晒下去我可要融化在这里了。”
八月的阳光还是太毒了,稍微在室外站一会就会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
再这样下去,林博文觉得自己可能要先中暑倒下去了,当然,他也不是很想听老友的长篇大论。
章光华带着林博文走进训练馆中,一阵冷风吹来,驱散了盛夏带来的闷热,林博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情也舒快了几分,“走吧,咱们的第一站是哪里?”
“你想先看哪里?”章光华反问,这还是他第一次邀请记者来做专访,根本不知道流程。
“好吧好吧!”林博文投降,“那么我们先去看看训练基地的基础设施吧,像是小选手们的住宿环境,还有食堂环境,医疗设施等等,心疼孩子的家长,肯定最关注这些了。”
章光华想了想,觉得林博文说的没错,那些老牌俱乐部能招收到那么多学员,也是因为他们是按照课时缴费的,同时提供较为优渥的训练条件和教学资源。
S市是整个华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平均工资就是其他城市的好几倍,能送孩子来学花滑的,就没几个是穷人,自然不会在意那一点小钱。
他们也不是冲着让孩子去做运动员来的,大多数还是作为兴趣爱好,而花滑队这种官方队伍,给所有人带来的印象就是辛苦、条件差,孩子家长怎么会愿意让孩子来这种地方受苦受累呢?
如果能宣传一下花滑队优渥的基础条件,说不定能打消一些孩子家长的担忧。
这么想着,章光华点头:“走吧,我先带你去食堂看看。”
·
黎楠这边的项目测试进行的很顺利,在黎楠测试耐力跑的期间,三位教练凑在了一起交流。
“不错啊,这次建国找到了个好苗子。”林春亚看着手中的记录表,“几项数据测下来,比体校这个年纪的孩子差一点,不算多,就是力量还有点不足,不过看那瘦胳膊瘦腿,没半点肉的,想也知道力量不够,进队后让食堂给多补充点蛋白质,练练肌肉,力量就上去了。”
别看黎楠的测试数据和体校的孩子差不多,甚至还低一点,就觉得他天赋一般,实际上这更能说明他天赋有多好。
那些体校的孩子可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了,而黎楠从来没有进行过体能训练,还能有这个数据,显然是天赋绝伦。
“没想到建国这一趟居然还真的有收获。”林春亚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