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回 世无明主士无名(第2/3页)
他那计策,的确乃是正解,曹操听了此话,也不同他就计策本身辩驳,只是哈哈大笑道:“吕先生,我本道你识见不凡,谁知说出这般话来。你以为方腊不肯用你计策,是他之失,还是你之失?”
吕将下意识便要说“自然是他之失”,话到嘴边,忽觉有些古怪,警惕地望向曹操:“倒要请将军教我。”
曹操大剌剌道:“的确可以指教你一番!吕先生,所谓智谋之士,非只看他谋略之远,亦须看他词锋之锐。汝献策而人不能用,非人之失,亦汝之失也。须知人人之间,不同者有三:曰识见,曰经历,曰性情,有这三般不同,你所谓天经地义之事,在他人看来往往便是匪夷所思,因此如何能让人认同汝之观点、行使汝之计策,亦是谋士之本分也。”
不惟给出计策,更要说服人家用此计策!老曹这番言论,便似一柄巨锤,轰得一下,把吕将心中骄傲敲得粉碎,不由面如土色,喃喃道:“不用我计,非人之失,乃我之失?”
曹操喝道:“汝且细思,方腊不能用你计策,因此难免兵败身死——然而他之生死于你何干?那么何事于你有干?便是他如今不用你计策,汝不能成名于当时,亦不能留名于后世,上不能耀门楣,下不能荫妻子,这一身学问本事,只好与草木同朽,呵呵,此他之失也?抑或你之失也?”
吕将连退几步,张口结舌。
一直以来,他只道方腊识见短浅,不能用自己计策,事业必遭挫折,此皆方腊之失,被曹操一说方才醒悟,这也同样是自己之失呀。
曹操说到此处,不由想起一个旧人,目露缅怀之色,缓缓道:“汝岂不曾闻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论?时袁绍兵多将广,实力绝伦,若非此高论,何以坚曹公之心?这便是谋士词锋锐利之功也。还有张仪、苏秦之辈,他若无锐利词锋,何以搅动一世风云,使诸国皆行其道?”
吕将本是聪明人物,闻此言论,便如醍醐灌顶一般,连连点头,目露奇光,恍然道:“当初诸葛孔明在东吴舌战群儒,也是凭借词锋之锐,方能践行谋略之远。”
曹操本来兴致高昂,此刻忽然有些不快,冷哼一声,翻以白眼。
吕将自觉蒙蔽了自家许久的一层窗纸蓦然揭开,说不出的神清气爽,哪里在意曹操神情?摇头晃脑,赞叹不绝,忽然回过神来,把衣服整理一番,恭恭敬敬冲老曹一礼:“多谢大贤不吝指点,可笑吕某愚拙,徒以智谋之士自诩,却从未思及舌辩之道,与谋略本是相辅相成,以致于枉活三十有六,依旧一事无成,只知抱怨世无名主,却不知反思自家短处,唉,若非受了这番指教,怕是还要糊涂一世也。”
曹操摆摆手道:“你这话儿,只说对了一半。郭奉孝何以能说服曹公?诸葛村夫又何以能说服刘大耳、紫须儿?皆因那些人物,本就有吞吐风云之志也!‘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之说,着实非虚,然而若无千里马,亦无伯乐也。可见名主、名臣,本是缺一不可之事。”
吕将连连点头:“正是、正是,临川先生词云:‘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①。’即此理也。若无汤武,谁知伊吕?然而若无伊吕,亦未必有汤武也。”
汤武者,成汤、周武也,伊吕者,伊尹、吕尚也。
曹操看他神色激昂无比,心中暗道:吾计成矣。摆出个亲切的笑脸来,殷殷道:“说得不错!吕先生,你教方腊取金陵,不是寻常计策,实乃谋国之计也,你之眼界,非是寻常谋士,亦是谋国之士也!以你的本事,若能内修词锋,外寻名主,庶几可为一代名臣也。”
吕将自见曹操,迭遭打击,他不知后世有个词儿叫做PUA,只晓得素来崖岸自高的自己,已被老曹数落的信心全无,孰料此刻竟然得他赞许为“谋国之士”,只觉一种莫大的欢喜蓦然用来,鼻子一酸,竟欲落泪,只觉普天之下,只有此人乃是平生知己。
不由向往道:“内修词锋,外寻名主……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此真‘朝闻道、暮死可也’!然而如今之世,名主却在何方?”
武松看的暗笑,忽然开口道:“吕先生,武二是个粗人,肠子直,说话也直,且恕在下直言,如今天下,可谓名主者,除了我大哥,尚不曾见第二个。”
吕将一愣,随即猛醒:照啊!这人的胸襟、眼界,岂不是正是名主之姿?当即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两行眼泪垂落下来,泣声道:“武将军,学生吕某,江南人士,只因花石纲害的家破人亡,徒留我孑然一身,深恨此朝廷对外则羸弱,对内则酷虐,欲择一名主,还天下以安宁,今日得遇将军,口服心服,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如蒙不弃,愿拜为主公。某虽不才,亦愿效那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愿主公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