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诗人美周公①而曰“笾豆有践②”,恶凡伯③而曰“彼疏斯稗④”。古之于饮食也,若是重乎!他若《易》称“鼎亨⑤”《书》称“盐梅⑥”《乡党》⑦《内则》⑧琐琐言之。孟子虽贱饮食之人,而又言饥渴未能得饮食之正。可见凡事须求一是处,都非易言。《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典论》⑨曰:“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古人进鬐离肺⑩皆有法焉,未尝苟且。“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
注释:
① 周公:姬旦,又称周公旦。周朝初期政治家,他推行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 笾(biān)豆有践:笾和豆这样的小礼器都排列得合乎礼仪。笾,周朝祭祀用品,竹编的小果盘。豆,周 朝祭祀用品,有木制,也有青铜制。践,按规矩排列。出自《诗经·伐柯》:“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③ 凡伯:周公之子,封在凡地,称为凡伯。周厉王时期有一位凡伯,是个诗人,是《诗经》中极少几位可以考订的作者之一,作传世诗篇《板》。周幽王时期有一位凡伯,是个敢于公开讽刺国王的名臣。
④ 彼疏斯稗(bài):出自《诗经·召旻》。比喻只该吃粗粮却吃了细粮。疏,粗米。稗,精米,细米。
⑤ 鼎亨:出自《易经·鼎卦》,《象》:“木上有火,鼎。”指用鼎烹煮食物。
⑥ 盐梅:出自《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和青梅,都是调味品。
⑦ 《乡党》:《论语》中的篇目,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衣食习惯,其中关于饮食的一些习惯,历来被儒家尊崇为饮食礼仪,也被后世美食家奉为经典教条。
⑧ 《内则》:《礼记》中的篇目,主要记载了男女居家礼仪,其中有很多关于饮食的规矩,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食经”。
⑨ 《典论》:三国时期魏国大诗人曹植曾经著有《典论》,已经失传。袁枚伪托的一个出处,反正没有人可以找出《典论》来查对。这是清朝文人常常玩的一种文字游戏。前文说“笾豆有践”赞美周公、“彼疏斯稗”贬低凡伯,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是袁枚故意用的典故,也是游戏笔墨。
⑩ 进鬐(qí)离肺:古人割取鱼翅和分解动物内脏,都很有法度。进,进取。鬐,鱼背上的大鳍,代指鱼翅。离,剥离,分解。肺,肺腑,代指动物内脏。
余雅慕①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②,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有学就者,有十分中得六七者,有仅得二三者,亦有竟失传者。余都问其方略,集而存之,虽不甚省记,亦载某家某味,以志景行③。自觉好学之心,理宜如是。虽死法不足以限生厨,名手作书,亦多出入,未可专求之于故纸,然能率由旧章④,终无大谬,临时治具⑤,亦易指名。
注释:
① 雅慕:非常仰慕。雅,非常。慕,仰慕。
② 灶觚(gū):灶门前宽敞之处,代指厨房。
③ 以志景行:以记录美好的经历。
④ 率由旧章:毫不怀疑地按照旧办法做事。率,直率,引义为毫不怀疑。
⑤ 治具:准备烹调器具和食材。
或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执柯以伐柯①,其则不远。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吾何憾哉!”若夫《说郛》②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③、笠翁④亦有陈言。曾亲试之,皆阏⑤于鼻而蜇⑥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
注释:
① 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袁枚改写了《诗经·伐柯》的诗句,原句为“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拿着斧柄去砍伐适合做斧柄的木材,拿着本书学习烹饪的法则也和这个差不多。
② 《说郛(fú)》:明朝陶宗仪编撰的私家丛书,典型的笔记文献。
③ 眉公:明朝文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著有《陈眉公全集》。
④ 笠翁:清朝初期文人李渔,初名仙侣,后来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等等,改定《金瓶梅》,提议编撰《芥子园画谱》。
⑤ 阏(è):堵塞。
⑥ 蜇: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