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9/14页)

“郑书记,这块地怎么样?我们村集体就是这块地比较完整了,其他的都叫老百姓承包了,只有这块还是村集体的。”何鸣说。

“哎,我说老何,你们村集体怎还留了这么一大片地?”郑务聚问。

“郑书记,我们村集体不留点,村里吃啥?我们全靠这点地包着村里的开支。村干部一年镇上就那么点补助,包片的几乎都吃在村里,我们怎么办?有时一天帮我们要的提留统筹,还不够他们饭钱,我们有什么办法!”何鸣说。

“这块地不错,倒是能连成片,适合规模种植。”郑务聚避开刚才话题。他拿着包片的也没办法,既要哄着他们干活,还不能对他们太苛刻了,要求严了,惹得大家都有意见,自己这一把手也很难干。

“李书记,你看这块地怎么样?”郑务聚问我。

“看上去还不错,种麦子长得很好,种菜应当没问题。”我说。我也不懂,就是因为这土质的问题使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是导致以后科技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看这地很平展,但不肥沃,他娘的这地方沙土地,漏水漏肥,种麦子也不高产。其实理想的种菜的地方是冢子头和大吕一带,那里历史上就以种菜出名。”何鸣说。

“说归这样说,冢子头和大吕那一带土质好、水质好,农民种菜又有经验,但科技园建在那里,市里领导和客户来视察、考察,那么偏僻的地方怎么去?成不了松堡的亮点。如果建在这里,离高(密)胶(州)公路不到一公里,走在公路上,谁也能看到这一片气派的现代化科技园,那是个什么轰动效果。”郑务聚听何鸣这一说,不仅皱了皱眉头。

何鸣知道自己说的没合他心思,也不说了。我听何鸣这一说,刚要赞同,看郑务聚脸色有点阴云,也不说了,还是听一把手的吧。

“李书记,你回去画一个图纸,设计一下这科技园的总体面貌,尽快动工,争取当年建成当年见效。走,再去看看你引进的小尾寒羊。”郑务聚说。

甸子养殖场。小富和他老婆正忙得不亦乐乎。小富两腿用力夹着绵羊肚子,用手抓住羊头,他老婆拿着把剪子,深一块浅一块地剪着羊毛。整个院子里一片乱糟糟,一个大公羊,正疯狂地东奔西跑撵得那些母羊咩咩叫。这就是我和杨禹善刚开春用政府给的2万块钱去济宁的嘉祥县买来的30只小尾寒羊。为了繁殖,还买了一只大公羊,当时那卖羊的说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公羊,正是配种好时候,还特地掰开那牙给我们看,说有的牙还未长全。回来行家一看,说这是一只老公羊,那牙是卖主有意敲掉的。为此,我和杨禹善喝着个小酒,好一阵郁闷。

“他妈的,我老杨(羊)还有被涮的时候。”杨禹善感叹。

“去去去!”我一脚踢开那公羊。看着这只老公羊我就来气,这个老样子了还这么老不出像子,撵得些母羊到处跑。要是年轻时候,还不知有多厉害。

“郑书记,来了。天热了,得铰羊毛,羊好凉快。”小富向郑务聚打着招呼。“郑书记,你看这羊怎么养啊?我们也不会。”小富老婆累得脸涨红,两腿夹起一个肥硕的绵羊,躬着身子,不听话的羊向前拽着,几乎要驮着她跑。她是一个小学老师,下了课来帮忙。

“慢慢养么,这里靠河,草又多,这么宽敞的院子和房子,养这么几只羊还不好养。”郑务聚说,“好好的养,这羊三个月一窝,繁殖很快。过几个月我领组织部领导来看养殖基地。”郑务聚低头有意用他那看似老实忠厚的老农民眼睛扫了一眼小富老婆因低头用力夹着羊而露出的深深的白白嫩嫩的乳沟。

“郑书记,正好还有一个事情,姚玉伟想把他村西那60亩地种巴西旱稻,他想让镇上出点种子钱,收后交给种子站老宋统一处理,来年零售,说不定还能给村里和种子站挣一部分钱。”

“行,你分管科技,总要支持抓出一点特色来。”郑务聚说。

从小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我笨拙地拿着一个尺子躲在办公室里规划未来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唉!200多亩地哪,老天爷,怎么整?我从来没接手这么大的工程,从小在家里最多的是种过3亩地,那时觉着,3亩地,好大的一片啊!父亲为那时邓小平老人家政策给的这3亩地几宿几夜睡不着觉。如今,这好端端的200多亩地,要盖一个现代化科技园,怎么设计?我习惯性地端着盛满白开水的杯子,慢慢地品味着,在房间里散步。喝白开水是我多年不变的习惯。

“丁零零。”桌上电话响起来,我拿起电话来,隔壁也传来卜东锡拿起听筒的声音,“喂,你好!”

“是涵穹吗?我是老邵啊,没听出来吗?”没等我回答,卜东锡在那边没好气地“啪”一声把电话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