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活(第2/16页)

有许多同龄少年来自偏远城镇,强劲的体能是他们改变自己的唯一凭借,比如体操队和田径队的人。但我们围棋队多是世家子弟,和我一样每天回家吃饭,和我一样腻烦得要死。除了这个狭小的圈子之外,在我省下围棋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在我进围棋队的第一天,我们的队长说:“围棋是文化,但现在衰落了;围棋是智慧,但没人知道……”如此等等,情绪激昂,他说话时那么孔武有力,以致我认为他是杀死父亲的凶手。

我的父亲是个强者,所以能杀死他的一定也是强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我们的队长。我管队长叫“阿帝叔”,应该说他是我家的恩人。

在过去时光中的某一个十年,许多事情神奇得不可测度。我听妈妈说,那时阿帝叔因为下乡改造的缘故来到我省。在蜷曲树叶形状的省份中一个蜷曲树叶形状的小村,和他同来的围棋手或是老死或是以特殊关系返城了,两年后他发现自己孤单地留在那里。在一次种田的间歇,他躲在闪动的树叶阴影中算计,觉得自己可以忍受在种田程序中日渐衰老,却悲观地感到当体力被那套程序耗尽时,偏偏还有什么仍在活动,难以疲惫,那就是智力。

我的父亲那日在烈日中行走,他是个年轻力壮的农民,尚未和我母亲成亲,充沛的体力难以消耗,便拎着个石灰桶,在村中四处刷上标语。他处于亢奋状态,想象着如果村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用石灰密密写满,那么整个山村远远望去便如笼罩在一场鹅毛大雪之中,深夜后仍会发出一层银灰的闪光。

父亲为了追求下雪的动感效果,想在每一人身上都溅几点石灰,当他望见一个蹲在田埂树荫中发呆的人时,便毫不犹豫地将一刷子石灰甩了过去。石灰打在那人身上发出粪便落地的响声。那人转过头来,怔怔地说:“我教你下棋吧。”

我父亲陪阿帝叔下了七年的棋,消耗了他七年的智力。七年后阿帝叔返城,但没能回到他的故乡,他去了我省体协,一去便赶上全国围棋联赛。那时百废待兴,各种机制争先建立,比如体协中的围棋队,有了围棋队便要参加全国联赛,但阿帝叔的围棋队就他一人,这样的队伍无法在全国亮相,为了我省的荣誉,他从那个小村召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到城市后判断了形势,开始讨价还价,作为一个省队的代表,理应一家三口都是城市户口。体协领导对我父亲的小农思想感到意外,但还是答应了这一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还经历了一场棋力的测试,但当时体协中会下围棋的就阿帝叔一人,这测试有无水分就不得而知。

如那张报纸所述,他在一九七九年开始了向他出生地的漫游,但他并非要在风景中顿悟,而是去接我的母亲还有我。当我一家三口变成城里人后,他和阿帝叔组成省围棋队,去了杭州参加联赛。

在那个时代,总有一种大张旗鼓的感觉,联赛开始时比赛规则尚不完善,由于各省人数的不等,就每队不管人数,必须下够一定的数量,最终按照累计的胜局数定名次。阿帝叔和父亲的省队一共就两人,他俩下得最多,所以才会有我父亲的四十三连胜。

目前的全国联赛已经规则精细,所以也就不会再有奇迹。我的那些围棋队叔叔多是当年受到我父亲胜利的感召,方才开始学围棋的,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行业转成围棋手,进队时多已三十出头,这一现象只有我省才有,实践证明围棋必须从八九岁学起,我省当年的做法无疑是招收了一大批业余爱好者,但他们的到来令围棋队充实起来,终于像个省队的样子。这种滥竽充数的做法迫于无奈,事实证明,现在连充数的滥竽都已没有。

虽然那些叔叔们的围棋事业毫无指望,但他们并不抱怨自己当年头脑发热。我父亲当年带给了他们一种激动,虽然当他们来到省队不久,他就死去。他生前应该有个惬意的集体,不知为什么没有存活下去。

杭州是座优美的南方城市,他去的第一天就水土不服,高烧病倒,但第二天他就开始赢棋。在父亲的遗物中有一把竹骨折扇,上面题有“雪崩”两字,那是一位杭州棋手送给他的纪念。杭州这个才子之乡讲究意境化的美感,那人以自己的传统意识对父亲的胜利进行了美化。由于阿帝叔教我父亲时完全处于过棋瘾的需要,不是胜负的正常进行,而是故意使局面混乱以求趣味。

父亲非传统下法令所有的人倒了胃口,毫无趣味感的享受。也许那种混乱不堪的棋风,令那位杭州棋手产生了雪崩的瑰丽意象,但许多人一见到我父亲便头昏脑涨。

据许多人对1979年联赛的回忆,父亲每下完一盘棋,面容总罩着股紫黑色,当他在棋盘上追打着对手时,一种无形的力量也在追打着他。一位围棋大师曾经说过,围棋正如所有古老的职业,技能是高度年龄化的,当一个孩子过了九岁再学棋,一切便等于白费。父亲学棋时已经二十多岁,他一生的奋斗都显得过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