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麦夫鲁特在另外一个角落 明天一早我就去把它要回来
1989年冬,卖饭生涯的第七个年头,麦夫鲁特开始更多地发现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排斥。他有时对这些人说:“如果您不喜欢我的米饭,我可以把钱退给您。”但这些年轻的职员不曾有人把钱要回去过。然而更加贫穷、粗暴的一类人,易怒的顾客,恬不知耻的孤独者,对于他们吃剩一半的米饭,则只想支付一半的饭钱,麦夫鲁特也应允他们。他把没碰过的那半边剩饭和干净的鸡块,以任何人,甚至他自己都难以察觉的速度,一下子放回玻璃柜里的米饭和鸡块里。碰过的米饭和鸡块,他就存放在一个盒子里,留给野猫吃,或者回家之前扔进垃圾桶。晚上回家他从不跟妻子说,有些盘子里的食物没吃完就还给了他。拉伊哈六年来一直以同样的认真和仔细烹饪米饭和鸡块,因此麦夫鲁特认为那不该是她的错。麦夫鲁特试图弄懂,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像以前的人那样朵颐大嚼地吃他的鸡肉饭,他想到了很多原因。
很遗憾,关于街头小贩“肮脏”的错误观念,通过电视和报纸迅速在年轻一代人中传开。牛奶、酸奶、番茄酱、蒜肠、罐头公司,在广告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他们的产品“不经人手”全都产自生产线,因而是“洁净卫生”的。有些晚上麦夫鲁特在家里忍不住冲着这些电视广告嚷道,“去你妈的!”而这会吓到法特玛和菲夫齐耶,因为他留给了她们一个电视机是个活物的印象。有些客人买饭前,会扫视一番盘子、杯子、刀叉是否干净。麦夫鲁特也知道,这些满腹狐疑、挑剔和有洁癖的顾客,如果和熟人、亲戚们在一起,就能够十分坦然地从同一个大盘子里拿东西吃。其实对于熟悉和亲近的人,他们并不讲究卫生。而这意味着,他们没把麦夫鲁特看作自己人,不信任他。
麦夫鲁特在最近两年里发现,站着狼吞虎咽吃米饭充当午餐,还有“看似穷”的令人反感的一面。再者,如果把鹰嘴豆饭当作正餐,而不是像面包圈、馅饼那样当点心,又不足以填饱肚子。鹰嘴豆饭,又不像放了葡萄干和肉桂粉的贻贝塞饭那样,具有奇特的味道。直到两三年前,贻贝塞饭还作为一种昂贵的食物只出现在某些特别的酒馆和熟食店里,尽管麦夫鲁特好奇却一次也没品尝过,是马尔丁人把它变成了一种人人都吃得起的廉价街头小吃。机构跟街头小贩订餐的年代也过去了。随着这些爱用一次性塑料刀叉的年轻职员的出现,街头小贩的黄金年代便一去不复返了,包括那些兜售奥斯曼时期传下来的阿尔巴尼亚炸羊肝、烤羊头、烤肉丸的小贩。以前在一个大机构门口卖肉丸的人,可能最终在同一个角落里,开起了一家供他的那些老顾客午饭时光顾的肉丸店。
每年,钵扎季节开始之前,天气开始转冷时,麦夫鲁特都去锡尔凯吉的批发市场买一大麻袋足够用上一年的干鹰嘴豆。今年他的钱不够买一大麻袋的。也许卖饭的收入并未减少,却赶不上女儿们吃穿的花销。麦夫鲁特有时带着发自内心的热情,有时则带着愧疚和无能为力的心情,为孩子们支付越来越多的花销,比如在电视里一听到它的奇怪欧派名字就恼火的提匹提普口香糖、金色巧克力、盒装超级冰激凌、花朵状糖块、剪报上赠券换来的电池玩具熊、五颜六色的发卡、玩具钟表和镜子。如果没有已故父亲留下的库尔泰佩房子的租金,没有拉伊哈为雷伊罕大姐找到的嫁妆店做手工攒下的钱,单靠麦夫鲁特夜晚卖钵扎挣来的那些钱,就连支付他们的房租和购买取暖用的液化气挨过寒冬都困难。
午饭后,卡巴塔什熙熙攘攘的人群变得稀疏了,麦夫鲁特开始为自己寻找两点到五点卖饭的另外一处落脚点。塔尔拉巴什大街开通后,他们家似乎反而离独立大街和贝伊奥卢更远了,还掉了档次。大街横穿塔尔拉巴什街区,大街上面的小巷,转眼间布满了夜总会、酒吧、唱民歌喝酒的场所,居民和穷人远离了那里。这些房地产价格也随之上涨的街巷,成了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娱乐中心区的一部分。下面的街道则没能跟着沾光,恰恰相反,为了不让行人走上六车道马路,人行道边和马路中央设置的铁栅栏和混凝土隔离墩,把麦夫鲁特居住的街区,推到了更下面的卡瑟姆帕夏,也就是造船厂废址当中的贫困工人街区。
麦夫鲁特傍晚从卡巴塔什回家时推着车,既无法跨越六车道上的混凝土隔离墩和铁栅栏,也无法上下过街天桥,因此他无法穿过独立大街的人群抄近路,而只能绕到塔里姆哈内。除了报上说的“怀旧的”(麦夫鲁特不喜欢这个词)有轨电车,独立大街变成了步行街。(准备工作没完没了,街道变得坑坑洼洼。)国际品牌开设的大连锁店,也让小贩们进入这里变得更加困难。身着蓝色制服、戴着墨镜的贝伊奥卢区政府的城管们,不仅在主街上,在四周的小巷里,也不给卖面包圈、磁带、贻贝、肉丸、杏仁、热狗、三明治的小贩和修打火机的人一点儿机会。有一次,一个卖阿尔巴尼亚炸羊肝的小贩,没有隐瞒自己和贝伊奥卢警察局的关系,他告诉麦夫鲁特,任何能够在独立大街周围站住脚的小贩,要么是警察局的便衣,要么就是每天定时向警察提供情报的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