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八 · 如 是 我 闻 二(第26/31页)

《杜阳杂编》记李辅国香玉辟邪事,殊怪异,多疑为小说荒唐。然世间实有香玉。先外祖母有一苍玉扇坠,云是曹化淳故物,自明内府窃出。制作朴略,随其形为双螭纠结状。有血斑数点,色如熔蜡。以手摩热,嗅之作沉香气;如不摩热,则不香。疑李辅国玉,亦不过如是,记事者点缀其词耳。先太夫人尝密乞之,外祖母曰:“我死则传汝。”后外祖母殁,舅氏疑在太夫人处,太夫人又疑在舅氏处。卫氏姨母曰:“母在时佩此不去身。殆携归黄壤矣。”侍疾诸婢皆言殓时未见。因此又疑在卫氏姨母处。今姨母久亡,卫氏式微已甚,家藏玩好,典卖略尽,终未见此物出鬻。竟不知其何往也。

注释

《杜阳杂编》:唐代笔记小说集,苏鹗撰。由于作者当时居住在武功杜阳川,书名故题作《杜阳杂编》。李辅国(704—762):本名静忠,唐肃宗时当权宦官。香玉辟邪:据传,唐肃宗赐李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异工巧绝非人间所有。玉的香味几百步外都能闻到。即使是锁在金函石匮子里,香气还是能透出来。偶尔衣角扫到一下,香气也能保持一年。李辅国曾经放置在座位旁,有一天正在梳头,辟邪忽然一个大笑、一个悲号。李辅国惊愕万状,可是笑的那个笑得没完没了,哭的那个竟然涕泪横流。李辅国很不安,把两个辟邪弄得粉碎,他住的那个巷子,香味酷烈,过了一个多月还很浓烈。没到一年,李辅国就死了。

译文

《杜阳杂编》记载了李辅国香玉辟邪的事,特别怪异,人们大多猜疑这件事是小说荒唐的虚构。可是,世间确实有香玉。我外祖母有一个青玉扇坠,据说是曹化淳的旧物,从明朝内府里偷出来的。玉坠的做工朴素简略,随着玉的自然形状雕刻成两条螭龙互相缠结的样子。上面有几点血斑,颜色如同熔化的蜡油。用手摩热玉坠,拿到鼻前嗅,就能闻到沉香气味;如果不摩热,就没有香味。我怀疑李辅国的香玉,也不过如此,只是记事的人故弄玄虚夸张而已。一次,先太夫人悄悄向外祖母要这个玉坠,外祖母说:“我死以后就传给你。”后来外祖母去世,舅父怀疑玉坠在太夫人手里,太夫人又怀疑在舅父手里。卫家姨母说:“母亲生前佩戴这个玉坠,从来没有离过身。可能是带到土里了。”可是,侍奉疾病的婢女们都说入殓时没见玉坠。因此,又怀疑玉坠落在了卫家姨母手里。现在卫家姨母早已去世,卫氏家境败落得很惨,家藏的古物器玩,全部典卖一空,一直没见那个玉坠卖出去。最终也不知到了哪里。

有客携柴窑片磁,索数百金,云嵌于胄,临阵可以辟火器。然无由知确否。余曰:“何不绳悬此物,以铳发铅丸击之。如果辟火,必不碎,价数百金不为多;如碎,则辟火之说不确,理不能索价数百金也。”鬻者不肯,曰:“公于赏鉴非当行,殊杀风景。”急怀之去。后闻鬻于贵家,竟得百金。夫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炮火横冲,如雷霆下击,岂区区片瓦所能御?且雨过天晴,不过泑色精妙耳,究由人造,非出神功,何断裂之馀,尚有灵如是耶?余作《旧瓦砚歌》有云:“铜雀台址颓无遗,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柴片亦此类而已矣。

注释

柴窑:中国古代瓷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为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柴窑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泑(yòu):古同“釉”。

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台位于今河北临漳境内。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