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九 · 如 是 我 闻 三(第24/33页)
同年钟上庭言:官宁德日,有幕友病亟。方服药,恍惚见二鬼曰:“冥司有某狱,待君往质。药可勿服也。”幕友言:“此狱已五十馀年,今何尚未了?”鬼曰:“冥司法至严,而用法至慎。但涉疑似,明知其事,证人不具,终不为狱成。故恒待至数十年。”问:“如是不稽延拖累乎?”曰:“此亦千万之一,不恒有也。”是夕果卒。然则果报有时不验,或缘此欤?又小说所载,多有生魂赴鞫者,或宜迟宜速,各因其轻重缓急欤?要之早晚虽殊,神理终不愦愦,则凿然可信也。
注释
幕友:明清时地方军政官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事务的人员,相当于古之幕僚、幕宾。因为无官职,而且是由长官私人延聘,视之如友,故称“幕友”,俗称“师爷”。
译文
和我同科取中的钟上庭说:他在宁德做官时,有个幕友病得很重。正在服药,恍惚中看见两个鬼对他说:“冥司中的某件案子,一直等你前往对质。药可以不用吃了。”幕友说:“这桩案件已经五十多年了,怎么现在还没结案?”鬼说:“冥司的法律最严厉,可是执行起来也最谨慎。一旦涉及疑点,虽然明知事实真相,如果证人不出庭作证,不能终审定案。因此往往一拖就是几十年。”幕友问:“这样的话,那不是拖延时间牵累当事人了吗?”鬼说:“这种情况只占千万分之一,不是常有的。”当天夜里,幕友果然死了。由此看来,因果报应有时不灵验,或许是由于这个缘故吧?还有,小说的记载中,有许多生魂前往冥司对质的,或许是定案的迟早,是要各自根据案情的轻重缓急吧?总之,定案虽然有早晚的差别,神灵终究不糊涂,这是确凿无疑的。
田氏媪诡言其家事狐神,妇女多焚香问休咎,颇获利。俄而群狐大集,需索酒食,罄所获不足供。乃被击破瓮盎,烧损衣物,哀乞不能遣,怖而他投。濒行时,闻屋上大笑曰:“尔还敢假名敛财否?”自是遂寂,亦遂不徙。然并其先有之赀,耗大半矣。此余幼时闻先太夫人说。
又有道士称奉王灵官,掷钱卜事,时有验,祈祷亦盛。偶恶少数辈,挟妓入庙,为所阻。乃阴从伶人假灵官鬼卒衣冠,乘其夜醮,突自屋脊跃下,据坐诃责其惑众,命鬼卒缚之,持铁蒺藜拷问。道士惶怖伏罪,具陈虚诳取钱状。乃哄堂一笑,脱衣冠高唱而出。次日,觅道士,则已窜矣。此雍正甲寅七月事。余随姚安公宿沙河桥,闻逆旅主人说。
注释
王灵官: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一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
铁蒺藜: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布撒障碍物。宋朝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此处指刑具。
雍正甲寅:雍正十二年(1734)。
译文
有位姓田的老妇人骗人说她家供奉着狐精,许多妇女都去烧香问吉凶,老妇人得了不少钱。不久,来了一大群狐聚集,要吃要喝,老妇人花尽了赚来的钱也不够供应。结果被狐狸打破盆罐,烧坏衣物,田老太哀求,狐狸也不走,田老太害怕了,想要投奔他处,将要出门时,听到屋上大笑说:“你还敢借我们的名声收取钱财吗?”从此就安静了,田老太也就不搬了。但是连她原有的财产,也损失了大半。这是我小时候听先母张太夫人讲的。
还有一个道士声称供奉王灵官,花钱占卜,常有灵验,去祈祷的人也就多起来。有一次,几个恶少带着妓女进庙,被他挡住了。于是恶少就暗中向伶人借来王灵官和鬼卒的戏装,趁道士夜间做道场时,突然从房顶上跳下来,坐在祭坛上责骂他迷惑百姓,命鬼卒绑起他,拿来铁蒺藜要拷问他。道士吓得连忙认罪,把他骗人赚钱的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大家轰然一笑,脱下衣帽高唱着走了出去。第二天去找道士,他已经逃走了。这是雍正甲寅年七月的事,是我和先父姚安公在沙河桥过夜时,听旅店主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