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 如 是 我 闻 四(第21/34页)
支机别赠,不惮牵牛妒:支机是织女星的别称,牵牛就是牵牛星。意思是织女把东西送给别人,不怕牛郎妒忌么。
季姬鄫子:公元前646年,鄫子的夫人季姬回鲁国看望父母,季姬的父亲鲁僖公因为女婿鄫子不来拜见他而大为生气,就不让季姬按时返回鄫国。这年夏天,季姬秘密通知鄫子在防地(今山东曲阜东南)见面,见面后季姬劝鄫子朝拜了鲁僖公,暂时缓和了两国关系。但是季姬直到次年九月才回到鄫国。事见《左传·僖公十四年》。
腹笥(sì)三藏:腹笥,原指学识丰富。这里指肚子里的学问。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梵语的意思是容器、谷仓、笼等。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为:经藏、律藏、论藏。
译文
人和动物不是同类,狐则处于二者之间;阳世和阴间不是同一个空间,狐则处于二者之间;仙和妖不是一条途径,狐则处于二者之间。因此说遇到狐是怪事也可以,说遇到狐是常事也可以。夏、商、周三代以上,有关狐的事迹无可考察。《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等人点起篝火、假装狐狸鸣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可知当时必定已经有狐妖作怪的传说,因而他们才这样伪托。吴均的《西京杂记》说广川王发掘栾书的墓葬,打伤了墓里的狐,后来梦见有个老翁前来报仇。可见狐妖幻化人形的事迹,已经见于汉代。张鷟《朝野佥载》称唐初以来,百姓有很多供奉狐神,当时流行谚语说:“无狐魅,不成村。”看来唐代狐妖最盛。《太平广记》记载狐妖事迹十二卷,唐代的狐妖故事占了十分之九,可以作为明证。各种书上对狐妖记载不一,关于狐妖的源流始末,刘师退先生讲述得最详细。
原来旧沧州南有个学究与狐妖为友,刘师退请学究介绍,拜见了他的狐友。这个狐友身躯短小,看上去像是五六十岁的人,衣帽不今不古,类似道士;见面时揖礼态度安详谦谨。相互寒暄问候完毕,狐友问刘师退的来意。刘师退说:“我们人类世世代代与你们这一族相处,但是对这一族的传闻却大不一样,这其中有许多我不明白的地方。听说你的性格豁达,并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身世,因此前来请教,解除疑惑。”狐友笑着说:“天生万物,各自都有名称。狐名为狐,就如人名为人一样;称呼狐为狐,正如称呼人为人一样。有什么可忌讳的呢?至于我们狐类中善恶不一,也像人类中良莠不齐一样。人并不忌讳人类的丑恶,狐何必要忌讳狐的丑恶呢?你尽可放心说话,毋须隐讳。”刘师退问:“狐类中是否有区别呢?”狐友说:“凡是狐都可以修道,最灵通的狐族叫狐。这就好比人类中农民读书少,儒生读书多。”问:“狐一出生就都通灵吗?”狐友说:“这关系到种族。没成道的狐所生的狐就是常狐,已成道的狐所生的狐一出生就自能变化。”问:“狐既成道,自然必定驻颜不老。而小说里记载的狐却有老翁老妇,这是什么道理?”狐友说:“所谓成道,仅仅指狐修成了人道。修成人道后也要饮食起居,男女结合,生老病死,这些都跟人类相同。至于飞升天界,云来霞去,那是另外一回事。这好比人类,千百个人只有一两个人做得了官。狐采用炼形服气的方法修道,如同人积累学问成就名声;媚惑采补的,就如同人走捷径求得成功。但是,要达到游仙岛、登天界的地步,必须炼形服气才能成功。媚惑采补,伤害很多,往往会触犯天律。”问:“由谁掌管对狐辈的禁令赏罚呢?”狐友说:“小的赏罚由狐族自己的首领掌管,大的赏罚则由天地鬼神暗中鉴察。如果没有禁令,狐类来往无形,出入无迹,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问:“媚惑采补既然不是正道,为什么不列入禁令,必定要等到伤人之后才惩罚呢?”狐友说:“这好比人群中有人以巧妙手段诱骗人的钱财,而受诱惑的人喜欢出钱资助,王法是不可能禁止的。至于因为夺财而杀害了人命,那就要依法抵罪了。《列仙传》记载的酒家婆,又何尝违犯律条受到冥司诛杀呢?”问:“常常听说狐为人生子,没听说人为狐生子,这是什么原因呢?”狐友微笑着说:“这个问题不足以讨论。因为狐要采补得道,对人只有所取,而无所予。”问:“狐妻与他人亲近,就不怕丈夫妒嫉吗?”狐友又笑着说:“先生太放肆了,一点儿也不知道其中的详情。狐类中凡是未婚的狐女,都像人类历史上季姬鄫子的故事一样,可以自己任意选择配偶。已婚狐妇既然已有配偶,是不敢逾越防线的。至于偷郎献花,偶然越了礼仪,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事物常理,大体上人和狐没有区别,从人情稍加推论也就明白了。”问:“有的狐住在人家,有的狐住在旷野,这是何故?”狐友说:“狐中未成道者还没脱离兽性,还是远离人类为好,不住山林不方便;已成道者事事和人相同,接近人类才比较便利,不住城市不方便;道行高的,城市山林都可居住,如同大富大贵的人家一样,财力够得上什么都可以买到,住荒村僻壤与通都大邑没有差别。”刘师退与狐友高谈阔论,狐友的主要意思只是劝人学道,说:“我们狐类辛苦一两百年,才修炼得化成了人身。你们现在就是人身,成仙功夫已抵大半,却忽忽悠悠浪费一生,与草木一样归于腐朽,太可惜了。”刘师退对佛教经典很有造诣,就换了话题与狐友谈禅。狐友谢绝说:“佛家地位绝高,可是假如修持不到,一入轮回就迷失了本来面目。不如先求得长生不死,这样还有点儿把握。我也曾经多次遇到过真佛真师,可从来不敢见异思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