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16/41页)
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丁巳、戊午年间,胡厚庵先生曾经亲眼见过上面说的那位书生。几年之后,听说山东境内有一个道士被雷劈死了,有人说,这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个道士,他因为淫杀过度,遭到天诛了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拿弹弓的人又在黄雀后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弟东白宅,在村西井畔,从前未为宅时,缭以周垣,环筑土屋。其中有屋数间,夜中辄有叩门声。虽无他故,而居者恒病不安。一日,门旁墙圮,出一木人,作张手叩门状,上有符箓。乃知工匠有嗛于主人,作是镇魇也。故小人不可与轻作缘,亦不可与轻作难。
注释
嗛(xián):怀恨。
译文
我的堂弟东白住宅,在村西的井旁,从前还没有建造这所住宅的时候,围了一圈土墙,沿着土墙,又建了一圈土屋。其中有几间屋子,夜里总有敲门声。虽然没出什么事,但住在里面的人总是不安宁。一天,门旁的一堵土墙倒塌了,墙里露出一个木头人来,做着抬手敲门的姿势,身上还画着符箓。人们这才知道是工匠对主人有不满,做了这个木人来诅咒。所以说,不能轻易与小人交往,也不能轻易得罪他们。
何子山先生言:雍正初,一道士善符箓。尝至西山极深处,爱其林泉,拟结庵习静。土人言是鬼魅之巢窟,伐木采薪,非结队不敢入,乃至狼虎不能居,先生宜审。弗听也。俄而鬼魅并作,或窃其屋材,或魇其工匠,或毁其器物,或污其饮食。如行荆棘中,步步挂碍;如野火四起,风叶乱飞,千手千目,应接不暇也。道士怒,结坛召雷将。神降则妖已先遁,大索空山无所得。神去,则数日复集。如是数回,神恶其渎,不复应。乃一手结印,一手持剑,独与战,竟为妖所踣,拔须败面,裸而倒悬。遇樵者得解,狼狈逃去。
道士盖恃其术耳。夫势之所在,虽圣人不能逆;党之已成,虽帝王不能破。久则难变,众则不胜诛也。故唐去牛、李之倾轧,难于河北之藩镇。道士昧众寡之形,客主之局,不量力而婴其锋,取败也宜矣。
注释
“故唐”二句:牛、李之倾轧,指牛李党争。唐朝末年宦官专权,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即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河北之藩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中衰,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依旧服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而在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一带的藩镇,即时称“河朔三镇”的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则割据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亦不缴纳赋税,形同独立政权。
婴:接触,触犯。
译文
何子山先生说:雍正初年,有个道士善用符箓。他来到西山最深处,喜爱这里的山林和泉水,打算建屋修身静养。当地人说,这里是鬼魅的巢穴,伐木打柴的人如果不是成群结队,都不敢上这里来,甚至豺狼虎豹也不能住在这里,先生应当慎重。道士不听。没过多久,鬼魅一同作怪,有的偷盗建屋用的材料,有的迷魇工匠,有的毁坏器具物品,有的则弄脏饮水和食物。让这个道士像是走在荆棘丛中,步步都有阻碍;又像四周烧起野火,草叶乱飞,即便有千手千眼,也应付不过来。道士大怒,设坛作法请雷部神将。神灵降下,妖鬼却已经先逃跑了。神将搜索空山,毫无所获。神离去后,过了几天鬼魅又集合而来。这样反复几次,神将怪罪道士轻慢,请也请不来了。道士就一手拿印,一手持宝剑,独自与鬼魅战斗,竟然被鬼魅打翻在地,拔去胡须,打得鼻青眼肿,扒光衣服倒挂在树上。幸亏遇到个砍柴的把他解救下来,他狼狈地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