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和诗圣(第2/2页)
常常听到人说李白笑杜甫,杜甫笑李白,似乎很合理,因为这两个人太不一样了。按照幼稚简单的逻辑,不一样的人彼此会攻击、批评。其实不一样常常造成互相欣赏。杜甫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像李白这么潇洒,所以他最喜欢李白;而李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像杜甫那样关心生活里的小事物,所以李白也喜欢杜甫。这里有种生命的互补。大唐盛世的迷人不止是李白生命的丰富,更是李白与杜甫一起构成的大丰富,因为他们如此不同,又是同一个花园里开出来的花朵。他们彼此也知道各自的定位都是对方不能取代的。如果没有了李白,历史上很多亮光就没有了,李白让人觉得生命还可以发亮。如果没有了杜甫,也会遗憾得不得了,因为杜甫是照到最角落的地方的光。我们从来没有发现有人在那个角落生活,可是杜甫看到了。
杜甫说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曾经在路上看到李白在长安城行走,这个城市中这么多士绅崇拜他,可是这个人怎么这么孤独、这么憔悴。他非常清楚李白的孤独,但李白不会无缘无故地跟杜甫说“我孤独啊,孤独啊”,他是从作品里读出来的,比如《月下独酌》,里面就有繁华里面的荒凉和孤独。杜甫也预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觉得李白将来在历史上会留名到千古之外,那个时候李白没有去世,杜甫已经确定他未来的声名。“寂寞身后事”,死的时候很潦倒,因为他没有争现世的名利,潦倒以终。
杜甫与李白彼此间有种知己情谊,历史上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李白与杜甫共同走过长安城,在酒楼上坐下来喝酒,谈他们的生命理想。这种感情就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大约五百年后,在佛罗伦萨,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两个人的对话关系,是历史上另一个令我深深感动的画面。李白与杜甫,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他们的相遇是不可思议的生命的撞击。从李白转到杜甫,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更有趣的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现属于李白的部分和属于杜甫的部分。每一个生命里面都有这两个部分: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让我们放歌山林;回到这世界上,对于最卑微的生命又有同情、悲悯。
当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杜甫非常知道李白的豪迈,他也可以这样做,可是杜甫好像在生命的两难里,先选择了路边冻死的那些人,他想要去描述这些人,所以就暂时没有机会去描述李白那种豪情。这是生命的偏重,对诗人个人而言,他们也有生命的两难,在这个两难当中,他们选择了暂时要完成的角色。李白与杜甫都留下一个风范,但他们两人的风范是不一样的。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生命开阔的过程。文学让生命可以包容更大更多,如果李白能够以一个“妾”的身份吟唱,如果李白化为飞跃山峰的鸟,我们还在讨论李白与杜甫的好坏,会是蛮滑稽的状态。我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白与杜甫的同与不同。同或者不同与好坏无关,他们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