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45(第2/3页)

他们出发时是寅时七刻,到镇上已是辰时,正是镇上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挑着担买菜的汉子,蹲在街边寻了个地儿卖鸡蛋的婆子,还有坐在小马扎上卖小鸡仔的妇人,人挤人,人又挤人,一派热闹。

卫大虎带着桃花寻了个面摊,屁股还没挨着凳子,便张嘴喊道:“老板,来三大碗肉丝面!”

桃花在钱家当姑娘时,基本没有机会来镇上,家中活计都是她的,来镇上逛街这种好事一般落不着她头上。倒是有一次和娘一道来镇上,本想买个针头线脑,奈何身上没有银钱,她也不敢向娘张嘴,便只是跟着娘来镇上走了一遭,帮着拿些东西,半点没有去镇上“赶集”的快乐。

如今却截然不同,来镇上这一路是坐的牛车,半点没累着,出门啥样,现在还是啥样,汗都没有流一滴。更不说在镇上用朝食,坐在热闹非凡的大街面摊上,男人张嘴就是三大碗肉丝面,她却半点没有局促慌张,只因身上带足了银钱,能付得起。

虽然,也挺心疼就是了。

十文一碗的肉丝面,碗里只有三四条肉丝,汤底倒是不错,但面不多,以桃花的食量,夹个五六筷子便没了,属实算不得便宜。

素面要便宜些,七文钱一碗,一样的汤底,面瞧着差不多分量,几条肉丝便是三文钱,桃花咂舌不已,只觉做买卖属实能赚钱。

她却是不知晓,同样一碗面,两个面摊卖的价钱还不一样,有人手艺好,客人就好他这一口劲道的面或鲜美的汤底,人家就愿意多花两文吃他家的。

所以这面摊之间,同样的一碗素面,还有人卖十二三文一碗呢。

有钱人不在乎那几个铜板,没那般阔气的便也不追求多美味,相对就选便宜的摊子,所以价格即便不统一,也因两方迎的不是同一档次的客人,更没人说啥价格混乱之类的话。

这些桃花却是不知的,这碗肉丝面在她看来就顶贵了,十文呢,上次与娘来镇上,娘也只舍得买个杂粮馒头,土里刨食的泥腿子来镇上赶集,哪里会舍得大手笔花钱吃面啊。

两碗肉丝面也就勉强塞个牙缝,卫大虎都吃完了,桃花还捧着碗小口小口吃着,特别珍惜,看得卫大虎心里酸酸的。他媳妇就没过过啥好日子,瞧这小模样,一碗肉丝面就宝贝得不行。

他大手笔惯了,从来不亏待自己,就没啥省钱的想法,省啥啊,当然兜里有多少钱,就要全吃到肚子里去,银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存着不用就是一坨疙瘩,屁用没有。

他这般想,却不敢说给媳妇听,怕挨揪。

他媳妇可爱存银钱了,身上没钱她心里没底气,出个门都怯生生的,啥好看的都不敢看,更不敢想着买回家,说到底就是心里没有安全感。

吃完面,俩人先是去买了坛子,然后又去了集市买菜,还买了不少粗盐。乡下能做腌菜的人家不多,腌菜费盐,盐是个贵价东西,便是最便宜的粗盐,普通农户也舍不得用来腌菜,大舅家那个腌菜坛子,还是祖传下来的呢,可叫二舅好一通羡慕呢,当年分家的时候,他就没分到腌菜坛子。

所以桃花说想做腌菜时,她才会和爹说,若是爹觉得没必要,那她就不会再提。

原本还打算买些粮食回家,得存粮呢,但卫大虎说改日他再来镇上买,他脚程快,日后隔三差五就来镇上买两袋粮食,偶尔叫爹来买,父子俩岔开,这样不打眼。眼下山里头的地窖还没拾掇出来,他也打算近日去老屋先瞅瞅地窖再说。

便是外头已经有了要乱的苗头,这风也没那般快吹到定河镇来,谁叫他们这旮旯角偏僻呢,啥信儿都传得慢。

卫大虎把坛子和菜都放入背篓里,桃花掏钱给那个卖芥菜的年轻妇人,妇人伸手接银钱时露出腕上的细小银镯,卫大虎瞧见后心里怪不是滋味,他媳妇手腕空空啥都没有。

从集市出来,他便忍不住带着她去了首饰铺子,桃花不想进去,被他强行拉了进去。

进去瞅了瞅,金银首饰,啥花样的都有,瞧着也好看,卫大虎心痒痒的,瞧上了一支银簪,簪子上头有一朵桃花,瞧着很是好看。

可惜兜里银钱不够,去了一趟府城,卖野鹿自留的银子和媳妇给他的银子,花得差不多了,便是剩了些,定是不够买这支银簪的。卫大虎比桃花还失望,早知道就少吃两顿了,他摸了摸怀里放银钱的地方,不死心问掌柜:“这支簪卖价几何?”

掌柜并不因他们穿着而轻视半分,笑容温和道:“客人好眼光,这支银簪是新样式,做工十分精细,是府城里如今正流行的花样,故而卖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一根银簪子,桃花听得两眼发晕,忙去拽卫大虎的胳膊,生怕他倔劲儿来了非要买,有这银钱,咱买成粮食不好吗!都开始打老屋地窖的主意了,她是疯了才花十五两银子买银簪子!这价钱都能买金的了吧?啥花样啊这么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