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害活千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
从什么时候起,发现自己成了那种不太容易愤怒的人,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或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如冬日窗上浅浅的冰,淡而凉的心迹.
现在回过头来读《硕鼠》,再无少年时的不平,只是记忆深刻,因为诗中将奴隶主比喻成大老鼠的比喻太形象,让人无法不印象深刻。
我记这诗这么久,并且清楚到死。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我非常的怕老鼠,怕到无法言喻的地步。那种想到就会从心底最深处冒出来的恐惧几乎不能够用言语来说明。曾经开玩笑说打劫我的话不用拿刀,拿刀我反而不怕,拿只死老鼠眼前样一样,我就浑身瘫痪动弹不得了。
如果不是心胆俱寒地怕一样东西,你是不会了解这种感受的。所以可以想知,我当初在老师绘声绘色不厌其烦的描述下,在老鼠,并且是很多大老鼠笼罩的阴影下,是多么痛苦地学完这一课。
我们先从魏国的乡间看起,也许是我们没看到,但那是真实的图景。魏国的农民无奈地面对着鼠患,田鼠在田间肆行无忌,像运动健将一样搬运着人类的劳动果实,而在另一边——谷仓,老鼠们正旁若无人地偷盗着农夫们一年的收获。房子的墙根下有一个小洞,老鼠们就从那儿进进出出,把谷子搬入树林里的一个个地洞,宛如一只长途跋涉士气激昂的大军。它们不是小偷,小偷没有这么嚣张,他们更像是入侵的大军。无论是田间的农夫还是看守谷房的老人,他们对眼前这一幕都熟视无睹,因为已经由心痛烦恼变为麻木了。
就像他们喃喃自语时说的:“人怎么可以同老鼠斗呢,我们在这里居住了几代人,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消灭老鼠,一切都是徒劳的。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是由老鼠统治的,老鼠是我们农夫真正的统治者,尽管我们仇恨他们,但我们无力反抗。”
人类的世界是由老鼠统治的!听起来荒谬,但是在《硕鼠》里是真实的,在某种社会现实意义上也是真实的。无论是乡间肆虐的鼠患,还是被农人唱在诗中,有着人的外皮,却和鼠一样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们,这些硕鼠人们恨之入骨,却不得不供养它们。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
会有人不平了,反驳我:你这是消极的看法,你听不到奴隶们反抗的心声吗?他们在唱:“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他们发誓定要摆脱“硕鼠”的纠缠,有朝一日到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剥削的乐土生活。
是的,我承认这些奴隶不堪忍受爆发或者是已经爆发了,可惜那有什么用呢,我们学过政治都知道,所有的反抗和妥协只能缓解一时的矛盾和痛苦而已。不是说反抗没有用,但是实际上又能有什么用?生活在魏亡国之后的孔子,在泰山遇见一个妇人在哭她的丈夫,哭得非常伤心。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回答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觉得很奇怪,又问:“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妇人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感慨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事见《礼记·檀弓下》)
我觉得这是孔子说的最诚恳最深刻最有人文气息的话之一,难得的不是为统治者粉饰美化的话,让人很是心有戚戚焉。这话说的很直白,且说的不是什么好现象,一直有人对这话认同,那只说明在其后的千百年中,“苛政”从未因人主观的美好祈愿而消失。
某次坐车,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条路边标语是“公路乱收费,苛政猛于虎。”心下惊动,一时想起孔子说这句话时的情形。现实残酷,也许苛政不是不能消除,而是现在还不到它消失的时候。
诗经里这个魏国面积很小,灭国很早,留在历史上的只有七篇《魏风》。做一个小说家式的揣度,我们可以想象它是被毁灭在一场巨大灾难里,而这毁灭性的灾难很可能是由“硕鼠”带来的。
是奴隶们的反抗……还是真的鼠疫?不得而知。魏国轻飘飘地亡了,但它的民歌《硕鼠》却以沉重的姿态烙在历史的竹简上。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
从什么时候起,发现自己成了那种不太容易愤怒的人,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吴越小城里巷长廊,偶尔转过脸去,看廊下细细的水滴或廊地上折转的光阴——如冬日窗上浅浅的冰,淡而凉的心迹.
现在回过头来读《硕鼠》,再无少年时的不平,只是记忆深刻,因为诗中将奴隶主比喻成大老鼠的比喻太形象,让人无法不印象深刻。
我记这诗这么久,并且清楚到死。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我非常的怕老鼠,怕到无法言喻的地步。那种想到就会从心底最深处冒出来的恐惧几乎不能够用言语来说明。曾经开玩笑说打劫我的话不用拿刀,拿刀我反而不怕,拿只死老鼠眼前样一样,我就浑身瘫痪动弹不得了。
如果不是心胆俱寒地怕一样东西,你是不会了解这种感受的。所以可以想知,我当初在老师绘声绘色不厌其烦的描述下,在老鼠,并且是很多大老鼠笼罩的阴影下,是多么痛苦地学完这一课。
我们先从魏国的乡间看起,也许是我们没看到,但那是真实的图景。魏国的农民无奈地面对着鼠患,田鼠在田间肆行无忌,像运动健将一样搬运着人类的劳动果实,而在另一边——谷仓,老鼠们正旁若无人地偷盗着农夫们一年的收获。房子的墙根下有一个小洞,老鼠们就从那儿进进出出,把谷子搬入树林里的一个个地洞,宛如一只长途跋涉士气激昂的大军。它们不是小偷,小偷没有这么嚣张,他们更像是入侵的大军。无论是田间的农夫还是看守谷房的老人,他们对眼前这一幕都熟视无睹,因为已经由心痛烦恼变为麻木了。
就像他们喃喃自语时说的:“人怎么可以同老鼠斗呢,我们在这里居住了几代人,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消灭老鼠,一切都是徒劳的。其实这个世界,根本就是由老鼠统治的,老鼠是我们农夫真正的统治者,尽管我们仇恨他们,但我们无力反抗。”
人类的世界是由老鼠统治的!听起来荒谬,但是在《硕鼠》里是真实的,在某种社会现实意义上也是真实的。无论是乡间肆虐的鼠患,还是被农人唱在诗中,有着人的外皮,却和鼠一样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们,这些硕鼠人们恨之入骨,却不得不供养它们。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
会有人不平了,反驳我:你这是消极的看法,你听不到奴隶们反抗的心声吗?他们在唱:“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他们发誓定要摆脱“硕鼠”的纠缠,有朝一日到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剥削的乐土生活。
是的,我承认这些奴隶不堪忍受爆发或者是已经爆发了,可惜那有什么用呢,我们学过政治都知道,所有的反抗和妥协只能缓解一时的矛盾和痛苦而已。不是说反抗没有用,但是实际上又能有什么用?生活在魏亡国之后的孔子,在泰山遇见一个妇人在哭她的丈夫,哭得非常伤心。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回答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觉得很奇怪,又问:“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妇人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感慨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事见《礼记·檀弓下》)
我觉得这是孔子说的最诚恳最深刻最有人文气息的话之一,难得的不是为统治者粉饰美化的话,让人很是心有戚戚焉。这话说的很直白,且说的不是什么好现象,一直有人对这话认同,那只说明在其后的千百年中,“苛政”从未因人主观的美好祈愿而消失。
某次坐车,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条路边标语是“公路乱收费,苛政猛于虎。”心下惊动,一时想起孔子说这句话时的情形。现实残酷,也许苛政不是不能消除,而是现在还不到它消失的时候。
诗经里这个魏国面积很小,灭国很早,留在历史上的只有七篇《魏风》。做一个小说家式的揣度,我们可以想象它是被毁灭在一场巨大灾难里,而这毁灭性的灾难很可能是由“硕鼠”带来的。
是奴隶们的反抗……还是真的鼠疫?不得而知。魏国轻飘飘地亡了,但它的民歌《硕鼠》却以沉重的姿态烙在历史的竹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