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死一诺(第5/13页)

“一城,你怎么看?”海兰珠转向许一城。

许一城停下脚步,认真地想了一下,然后才回答:“我猜,她应该是对自己选择的道路问心无愧,根本不惧后人评价,所以才坦然把石碑空在那里——其实本该如此,只要不违本心,哪怕坚持的是一些旁人看起来很蠢的事情,做到生前无愧就好,又何必去计较什么身后之名?”

“怎么你说的好像临终遗言一样,不吉利!”

三个人走了约莫半个小时,海兰珠忽然发现,他们前进的轨迹已经偏离了神道,朝着乾陵侧麓的山中走去。许一城告诉她,如果想要寻找墓门,不能从正面去找。真这么简单,乾陵早被挖过无数次了。唐代依山为陵,整个山体都是陵墓的一部分,所以须得从乾陵中轴线两侧的山脊入手。换句话说,搜寻范围不能在乾陵之内,而应该是乾陵周围。

“就咱们三个,又黑灯瞎火的,怎么搜啊?”海兰珠担心地说。她拿手电一晃,四周树影幢幢,随山风沙沙作响,根本不知地势虚实。北峰山势挺拔险峻,密林横布,此时是黑夜,稍不留神就会失足掉下去。

“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计。”

许一城冲姬天钧点了点头。姬天钧把背包解下来,俯身鼓捣了一阵,拿出一堆竹篦和棉纸。这些竹篦长短一样,显然是特制的。姬天钧手脚麻利,很快就组装成了三个圆筒状的灯笼,外糊棉纸,底有支架,上头封得严实,朝下的开口却很大。

姬天钧往灯笼下面放了沾满豆油的布团,划洋火点燃。很快这三个灯笼飘飘忽忽地浮起来。因为灯笼下端拴着丝线,所以都飘不远,只在三人头顶浮动,把周围稍微照得亮堂了一点。不过在这漆黑的乾陵山中,突然升起三个如豆灯团,远远望去异常醒目,透着一丝诡异。

“这是什么?”

“这是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丞相发明的。能浮空坚持一个多小时,咱们这次找乾陵墓门,可全靠这东西了。”许一城解释道。

海兰珠有点迷惑,这玩意的照明效果不怎么样,如果真是嫌黑,拿几根蜡烛秉在手里也比这方便。凭它怎么找乾陵墓门?难道说……这东西有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特别效果?海兰珠一抬头,顿时吓了一跳。

她看到许一城把风水罗盘取了出来,平放手中,三个孔明灯的丝线就拴在罗盘上,勾住三指。罗盘上方,搁着郭震剑上的剑纹拓片。许一城那副样子,哪里还是个考究的考古学者,分明活脱脱一个风水神棍。

“许族长,那我先走啦。”姬天钧一拱手,转身拎起背包离开。海兰珠一愣:“他……怎么走了?”

许一城道:“乾陵太大,必须得分开行动搜寻。我们一路,他一路。我们各自带了一把信号枪,有发现可以随时联络。”

姬天钧很快消失在黑暗中,海兰珠则紧跟着许一城,离开神道,踏入梁山北峰附近的山林之中。梁山虽不像华山那么险峻难行,也没什么断崖深壑,但地势变化颇多,沟坎连绵,夜入山中,脚下得万分小心。许一城一路看着风水罗盘,牵引着孔明灯缓步前行,时而登高一眺,时而下坡查探,走走停停。海兰珠跟在他身后,心里充满奇妙的感觉。此时四周万籁俱寂,只有清凉山风偶尔吹过,山势树影,无处不在,偶尔还会看到一块古碑、一片断垣残壁,更觉山谷幽深。

两个人在山中转悠了不知多久,海兰珠忍不住问道:“到底要找怎样的风水啊?”她不大信这些东西,而且她认为许一城也不会相信。他说要依风水寻墓穴,总觉得挺古怪的。

许一城盯着罗盘:“呵呵,你有所不知。乾陵这个地方,可不同别的帝王陵寝。若不知其中奥妙,只会深陷迷阵之中。”

海兰珠见他说得郑重其事,想起他说过乾陵的风水阴阳颠倒,忙问他到底有什么奥妙。许一城脚下不停,一边朝前继续探索着,一边娓娓道来,声音回荡在这深山幽林之间:“这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来了。唐高宗李治一直有一个夙愿,就是死后能葬在长安。为了在长安附近找到一块合适的吉壤,李治派了两位风水大师,一位是他的舅父长孙无忌,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风。”

“写《推背图》的那个李淳风?”

“对,就是他。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两人各自选择了一个方向,从长安城出发,遍访三秦。长孙无忌先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在龙眼处埋下一枚铜钱。紧接着,李淳风也找到一块宝地,在龙眼处钉下一枚钉子。两人一先一后回到朝廷,李治有点为难,就让武则天挑。武则天决定亲自去看看,结果发现两人不约而同,选的都是梁山。而且在龙眼之处,李淳风钉下的钉子,正好穿过长孙无忌的铜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