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十七首)(第8/8页)

[12]《南史.张融传》:“融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

[13]合用《论语.宪问》“知我者其天乎”、《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两句。全篇借《论语》作起结。上片结尾“我见青山”云云,这里结尾“不恨古人”云云,句调意思都似重复,当时岳珂已有这样的批评:“独首尾二腔警语差相似”,见《桯史》“稼轩论词”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4],人道寄奴[5]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元嘉[7]草草,封狼居胥[8],赢得仓皇北顾[9]。四十三年[10],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1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12],一片神鸦[13]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

[1]京口,今镇江。三国孙吴初年曾在此建都,后迁秣陵,改置京口镇。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江水。晋蔡谟在山上起楼名北固楼,亦名北固亭。梁武帝改名北顾亭。

[2]全篇多咏刘宋,首从京口说起孙权,总提全篇。《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记濡须之战:“公(曹操)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盖云南渡草草之局,非特无望于若刘寄奴之恢复中原,并不能如孙仲谋之称雄江左也。句意谓江山如昔,更无处去觅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3]三句实只一句,亦不须分逗,今依调断句。本篇多有此种句逗。

[4]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5]“寄奴”,宋刘裕小名。刘裕曾在京口起兵讨桓玄。

[6]二句指刘裕北伐灭南燕及后秦,收复洛阳诸事。“金戈铁马”,言武装之盛。后唐李袭吉《谕梁书》:“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7]“元嘉”,宋文帝年号(424—453)。

[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伐匈奴,众十万骑,卫青、霍去病并将。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见《史记.霍去病传》。《宋书.王玄谟传》:“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刘义符,即文帝)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意。”(《资治通鉴》卷一二五:“令人有封狼居胥意。”)狼居胥山旧传在漠北喀尔喀部,一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后说近是。王玄谟于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围滑台而败,魏人遂大举南侵,见《宋书.文帝纪》及《王玄谟传》。

[9]《宋书.索虏传》:“(元嘉八年)上以滑台,战守弥时,遂至陷没,乃作诗曰:‘……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滑台失守,事本在前,今参错用之。

[10]据岳珂《桯史》,本篇作于宁宗开禧元年乙丑。作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为耿京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至开禧元年(1205)在知镇江府任上,适为四十三年。

[11]本篇每借六朝刘宋往迹,喻赵宋近事。固系纪实,而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南下,“焚烧广陵”,亦见《宋书.索虏传》。将咏史与写实两种写法融合为一,意甚深厚。

[12]“佛狸”(佛音弼),北魏太武帝小名。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月北魏南侵至江,起行宫于瓜步,盖在六合。《宋书.索虏传》:“焘(太武帝名)凿瓜步山为盘道,于其顶设毡屋。”到南宋时,瓜洲有佛狸祠。清《扬州府志》卷二十五“祠祀”一:“佛狸祠在瓜洲城……案太武所驻,乃六合之瓜步山,并非瓜洲,沿讹已久。”

[13]范成大《吴船录》卷下“戊午”条:“至神女庙……庙有驯鸦。客舟将来,迓于数里之外……船过亦送数里……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唐时已有此称,吴楚各地亦多有之。如上卷孙光宪《竹枝》注引杜甫诗“迎棹舞神鸦”,情形与范所说相似。这里指祠庙附近的乌鸦。

[14]“廉将军老矣,尚善饭”,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廉颇事,比喻自己虽老,还有雄心壮志,当时岳珂评此词:“新作微觉用事多耳。”(见《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