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离蜀道,声声闻杜鹃花蕊夫人(第2/2页)

花蕊夫人嫁给宋太祖后,摇身一变为受宠的贵妃,新生活还算比较安稳。但花蕊夫人很念旧,她偷偷绘了幅孟昶的画像,悬于内室,常常祭拜,以示思念。有次竟被宋太祖撞上,问她缘由,谎称求子的神仙。太祖听后大悦。而“张仙送子”一说从此不胫而走,流入民间,引得人们纷纷供奉其画像求子,鲜花香果,络绎不绝。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捕风捉影的故事常常被传得言之凿凿,而那些重要的人生关节点,却被抹得一塌糊涂。比如,张仙送子闹得人尽皆知,但花蕊夫人到底何时仙逝却无法考证。一说她冠宠后宫遭到皇后嫉妒,竟被毒死。一说她后来失宠于宋太祖所以抑郁而亡。更有笔记史料《铁围山丛谈》,说赵光义觉得花蕊进宫后,哥哥赵匡胤耽于女色,为防哥哥沉迷其中,所以在打猎时偷放暗箭,射死了花蕊。宋太祖以社稷为重,并没有为难兄弟。也有说“烛影斧声”当夜,太祖病重,赵光义探病,正逢花蕊侍寝,灯下观美人,赵光义心猿意马,竟然动手调戏花蕊,惊动了太祖。结果第二天太祖离奇去世,赵光义继位,花蕊又变成了赵光义的贵妃。诸如此类,花蕊夫人的若干结局,与其说是来源于史书,不如说是来源于人们的想象。

当年,花蕊夫人国破家散,痛别故土,行至剑门道时,曾在葭萌驿的墙上留词一首: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采桑子》

这首《采桑子》用词精练,通过几个传神的意象,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亡国的痛楚,读来字字千斤。只可惜,这含泪之作,未及写完便在宋军的逼迫下仓促上路了。

后人续作的下片也随之而来:

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批评这篇续作“词之鄙,亦狗尾续貂矣”。的确,下片的侍娇邀宠与上片的亡国之痛,无论从感情基调还是遣词造句上,都相差甚远。

花蕊夫人生于乱世,两朝贵妃的特殊身份,花容月貌的绝色英姿,常常遮蔽了她的文学才能。当年花蕊还是后蜀快乐的贵妃时,也曾写过很多亮丽的宫词。“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画船飞别浦中。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阳斜照满衣红。”“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娇羞柔美的青春,自由自在的灵魂,加上这些绝妙的诗词,真可以让整个皇宫熠熠生辉!可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历史的阵阵阴风,终于还是吹落了后蜀这朵美丽的“花蕊”。

不仅如此,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竟连一首完整的词作都没有留下。每思及此,不禁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