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久别成悲姜夔(第2/2页)
因为这份难言的尴尬之情,姜夔一生存词八十余首,却没有只言片语是留给妻子的,而铭记于心萦绕于怀的始终是合肥女子。绍熙二年(1191),三十八岁的姜夔回到了合肥,在那里,终于见到了合肥女子,无数次魂牵梦绕的人,匆匆相见,匆匆离别。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浣溪沙》
这首词作于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姜夔与合肥女子离别之时。上片写女子的情态和心情,她用燕状的发钗将头发梳拢,晚来梳妆,却难掩满面愁云。离别在即,多想用裙带系住情郎将走的小船,不忍离别,却又离别,这痛苦的滋味再次涌上心头。“又今年”三个字暗示了离别已非一次,实在沉痛。
下片写词人安慰之语。你看那杨柳在寒夜里独自起舞,你瞧那水里的鸳鸯在疾风中无法安眠。不如意总是常有的,这些暂时的分离都是小事儿,不要太介怀。语言平实质朴,但也深切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恋人的依依不舍和温柔体贴的宽慰语。
“聚散无常”本是安慰恋人的平常语,但世间多有平常语,却少有平常事。自这日与合肥女子分开后,姜夔竟再未见过她。一个转身,竟成永别。等姜夔再回到合肥时,这位女子早已嫁作他人妇。“人生只此一回逢”,化为语言是灵巧生动的,变为现实却满是遗憾。未来的岁月里,姜夔四处流浪,依然居无定所,但内心的这份感情却成了他永久的珍藏。
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前后,四十四岁的姜夔一口气写下四首《鹧鸪天》,祭奠自己的情事。其中两首为: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元宵佳节是繁华热闹喜庆的节日,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正是赏花灯逛花市的好机会。“宝马雕车香满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花市灯如昼”,“人约黄昏后”,满满的浪漫与快乐。但热闹是别人的,属于那些未经坎坷生活平顺的人。李清照说:“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群体的狂欢常常更易衬出个体内心的孤独。姜夔亦如是。
姜夔一生布衣,生活坎坷,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只能做门客,四处投靠,依傍别人来生活。萧德藻当年很欣赏姜夔,曾把姜夔引荐给杨万里。大诗人杨万里也很看重姜夔,又把姜夔引荐给范成大。姜夔自序说:“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但姜夔也说:“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四海之内皆兄弟,认识的朋友不少,引为知己的更多,但能真正彻底解决他生计问题的人却没有。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张鉴张平甫。绍熙四年(1193),姜夔结识了张平甫,姜夔说:“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关念。”他与张平甫相处了十年,情同手足。张平甫想给他出资捐官,姜夔辞谢。张平甫又想割锡山之地送给姜夔,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没有办成。所以等到张平甫谢世,姜夔怅然若失,生活再次陷入困境。
姜夔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诗作词作都得到过多方的认可。自己也有考取功名的想法,只是无奈几次都名落孙山。如果他愿意迎合一下世俗,同意张平甫的建议,捐资买个一官半职,恐怕其后来的生活就会好过很多。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传统文人,总是力求保持人格的完美和气节的纯正,常常会在“曲与直”的细节上纠缠过多。这样做固然保全了名誉和声望,但此生的颠沛流离也是在所难免。
姜夔说“少年情事老来悲”,但也说“人生别久不成悲”。也许,对于爱情和事业的选择,他的心里早已有了妥帖的安置。南宋词人张炎非常欣赏姜夔的词,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而这张炎,恰好是张平甫的后人。所谓生生不息的缘分,恐怕这也算作是一种。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姜夔死于杭州。彼时的他,已经穷困到没钱安葬的地步。词友们解囊资助,才得以将他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姜夔以布衣始,以布衣终。这样才名轰动又终身落魄的布衣文人,史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