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北兄弟(第9/14页)
大洋重新挽起她的胳膊,不用说了,我懂的,老妈。
老太太说:儿子,你知道老人们为什么总急着让子女结婚生孩子吗?
她说:这原因我十几岁时就明白了——有妈才有家,妈没了家就散了,谁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家啊?所以都盼着自己还在的时候,能看到孩子赶紧有个家,这样放心啊……
她说:儿子……儿子啊儿子……
大洋说:我懂了,老妈。
曾经他是不懂的,母子俩曾为此大吵过一架。他那时还太年轻,在摔门离去前,一拳把花盆从窗台上捣下,那是母亲最喜欢的花。
有些自以为是的顽固,终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改变。
有时候想想,为什么没能早一点儿听明白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太年轻的时候,人总是不肯耐下心去,好好地听父母说话。
如今道理终于听明白了,说道理的人却时日无多,随时会离开。
花瓣雨轻盈,飘飘洒洒,一高一矮的母子俩慢慢地走着。
(十三)
上路之初,大洋就说过:妈,我在外面浪了这么多年,交了一些朋友,他们都挺想参见你一下。
老太太说见见见,我倒要瞧瞧把我儿子拐出去这么多年的是哪几个牛头马面……
大洋给她看手机,告诉她人不算多,也就百十来个,分布在全国各地……
下一拨朋友候在株洲,十来个人集结完毕,正烹羊宰牛,倒履候驾。
抵达株洲后的第三个小时,老太太说:儿子,给我也倒一杯红酒,你这些朋友我真喜欢,都是知冷知热的好孩子……咱娘儿俩并肩作战,一起把他们喝到桌子底下去。
这一喝可就收不住喽,酒频话也密,老太太一件件说起大洋小时候的糗事,如数家珍。
老头子插话:那可不,这家伙从小就破马张飞的,两岁时学步,卡倒了,抓住绊倒他的石头就啃,小奶牙啃得咯吱咯吱的,较了半天的劲……
老头子后来也加入战团,一堆人热火朝天的,生生把气氛搞成了大年三十过除夕。
喝到半夜11点时,老头儿老太太来了劲儿,带领大家叮叮当当地剁馅儿擀皮儿包饺子。
饺子快出锅时,大洋凑到锅台旁,腾腾的白气里,醉陶陶的老太太抡着铲子,她告诉大洋,刚才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忘了自己是个病人……
儿子,她说,原来那些年你在外边不是孤苦伶仃……唉,这会儿我是真高兴!
回头瞅瞅,快70岁的老头子正和一堆中年小伙子小丫头较劲,一堆人比开了仰卧起坐。老头子好厉害,没人放水,他威风凛凛地比了个第一。
老太太喊他来帮忙端饺子,他抗命,小孩子一样非要接着再和人比比俯卧撑。
老太太就乐:儿子,我收拾了他这么多年才让他消停,你看看,今天一顿酒就让他现了原形。
儿子,她乐呵呵地说,回头我走了,你替我接着收拾他。
她拿铲子戳戳大洋,撺掇他:就这么定了,回头就交给你了,你常带着他找人一起玩。人老了,太孤单了不行……
株洲之后是凤凰,老妈的提议。
她说年轻时就知道湘西,那可是个处对象的好地方,又出土匪又有爱情。
大洋不知道父母年轻时是否有过关于凤凰的约定,只知道在凤凰的日子,每天一早他们都会沿着沱江去散步,手挽着手,宛如一对刚刚热恋的情侣。
大洋是被朋友喊醒的,朋友说这一幕让他感动。
大洋撑着二楼的窗台,睡眼惺忪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他们还曾憧憬过哪里?如果不是这场变故,他们今生可否有缘去到那里?
车越往前开,景色越秀美,老太太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先前总是卧在后座,后来半躺,再后来一半的时间可以坐着了。
她坐着抵达了黄果树瀑布,逛了小石林,一家三口找到各自出生那天的石头踩在脚下。
老太太哏哏儿地乐[42]。
她说她想起大洋小时候大舌头,总把瀑布说成破布。
接下来是在贵阳逗留,然后驱车一路干到云南。
昆明天气宜人,讲武堂里一家人静坐沉思,又吹着微风去逛文林街。
在有两百年历史的老宅子“石屏会馆”吃包浆豆腐时,呼隆隆跑来一堆人,都是朋友,都带着酒赶来。
一见面,他们就吆喝:好了,可算逮到了!来了就别想轻易走了……
他们告诉老太太,大洋陪她远行的事儿已经传开了,朋友们全都动了起来,都想和大洋一起尽尽孝心。
(十四)
另一群朋友候在西双版纳。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大洋,带着老妈快来吧,天南海北飞过来的兄弟们已集结完毕,咱们早听说咱老妈的手艺了,咱们都盼着和咱老妈一起包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