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机的来临总是静悄悄的 (第11/14页)

张广发也听到了,但没工夫来管伙计,因为从密云一路过来,他就发现路上的形势有变。不管是乡间路口还是大邑门户都有士兵把守,水陆码头更是搜检极严。张广发因为惦记着东家的信,所以急着回城,一路上不免破财免灾。好在这些士卒都肯伸手拿钱,红包就是通行的凭证,手一摆对大车队视而不见,他们这才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城下。

到了广渠门一看,张广发可就头疼了,这里的搜检比乡间严上十倍都不止。绿营的千总带着七八个把总分成几队来搜,行人入城,辫子要散开,鞋都要脱下来验看。

“史老哥,这是怎么了?这么严的盘查,我也就听我爷爷说过一回。那还是嘉庆爷那年月,天理教攻打皇宫闹的。这又是来的哪一出儿啊?”旁边有两个行人,等得实在是无聊,抽着烟袋聊大天。

“谁知道啊,听说是逮了几个大官,防着有同党入宫行刺。”

张广发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入宫行刺云云不过是茶馆评书讲的传奇故事罢了,皇宫戒备森严,岂是寻常人能潜入的。不过看这架势,入城的队伍行进缓慢,无论如何今夜是进不去了。他只得吩咐一声,叫大伙计找客栈,城外暂歇一宿。

他这边安排着,李钦也拍了拍马车的门,待那主仆下了车,往前一指:“看见没有,搜人是搜男不搜女,你们两让人一搜就麻烦了,不如改回女装吧。”

四喜一看城门,脸色有些发白,拉了拉“公子”的袖子,悄声说:“小姐,咱们听他的吧。”

那“公子”摇了摇头,看了一眼她们带的书箱,也悄声道:“人虽搜不得,难道东西就能搜吗?还是要想个万全的法子进城。”

正说着,就听城门那儿有人喊张广发的名字,边喊边冲着队伍走过来。

张广发拢目一看,登时大喜,从马上跳下来,紧走几步。

“李安,你怎么到城门这儿来了?”

来人是高门大户仆从的打扮,年纪与张广发相仿,听问先是一躬。

“张掌柜,老爷知道城门戒严,怕你们不好进来,特地求了九门提督一张条子。这几日都让我在此等候,总算是把你们等到了。”

张广发连忙把他扶住,嗔怪道:“你怎么和我闹这个,当年的交情都忘了不是?再要这样我可不依。”

李安憨憨一笑:“现在你是大掌柜嘛,不一样了。”

他们在前面说着,李钦眼尖已是看见了,说道:“那是我家的管家李安,来此必是有事。”

等把缘由弄明白了,主仆二人都松了口气。有了九门提督的条子,京商的车队畅通无阻地进了城门。此后兵分两路,大伙计带着车队返回商号不提,李安带着李钦、张广发,还有那半路相识的主仆,来到位于前门大街与先农坛之间的京商会馆。

京商会馆由来已久,始建于元朝,距离古刹般若寺不远。明初曾荒废过一段,后来明成祖“以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京商继而中兴,绵延明清两代。几百年下来,会馆房舍虽然依旧高轩,但早已破旧不堪。

后来李家主人李万堂于咸丰初年出资翻修,买下周围地皮,不计工本大造楼阁,重建后的会馆比原先扩了三倍不止。新盖的三座二层小楼,分为“议事”、“兴学”、“度支”,不仅可以供京商大佬会议商谈,还可以教贫寒子弟做生意打算盘以及放贷给小本经营的贫户。楼后一座大戏台,是京商堂会之用,而且无论富贵贫贱,只要缴纳京商会费,开堂会之时一视同仁,皮匠铺的小老板也能和茶庄、粮行的大掌柜同坐一席。

李万堂如此热心京商公益,且又公道无私,手面豪奢,赢了不少人心。待到京商会馆大修已毕,有头有脸的京商会聚一堂,公推其为会馆总执事,传到外面老百姓耳朵里,就变成了“京商首领”。再加上李家世代经商,买卖无数,早就有“李半城”的称号,可谓是声望一时无两,大江南北的商界就没有不知道京城李家的。

因为会馆全由李家捐资而建,故而前边三进是京商公所,后面一片宅院则无异于李家私宅,平日李家主人李万堂也都是在此会客理事。

穿过九曲回廊,廊边有人工开凿的一片小湖,其上密布佳荷,廊后构屋三间,成品字排列,中间空场修竹丛桂,横卧一根古木如虬蟠。

那“公子”随着几人往里走,经过时看了几眼,不禁赞道:“北地园林少用江南‘枯’字诀,若是本地人所为,恐怕就只有园艺大师欧阳三了。”

走在前面的李安回头看了一眼,心中惊异,布置这片花木的正是欧阳三,想不到这公子小小年纪,眼力却佳。

“到了,少爷和您二位先在下房休息,老爷等着见张掌柜。”李安止步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