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机的来临总是静悄悄的 (第4/14页)
“不见得。”古平原想了一阵子,心中已有腹案,“眼下就有个机会,若是看得准,把握得住,用老爹手中剩下的银子就能赚上一大笔,兴许就能把这二百两凑够了。”
“古老弟,你不是开玩笑吧?你入关才一天,而且这一天我都与你在一起,哪会有机会你能看见,我却看不见?”
古平原笑了:“其实看见这个机会的人是老爹,只是您没想到罢了。”
常四老爹挠挠头:“这……这关子可卖得大了。古老弟,我晓得你主意多,还是别让我猜闷了。”
“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我碰巧知道些朝廷的制度。”
古平原的点子就来自那封“八百里加急”。他的老师是位老县丞,吏务甚熟,平日授课完毕,为了让弟子多长见识,少不了讲些“皇制行文”一类的事情。所以古平原也知道“八百里加急”一出,定是京城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到底是什么事?现在你我不能知道,但一定是坏事。”
因为如是喜事,譬如皇子降生、皇帝久病痊愈之类,必定是发邸报而非军报。更何况咸丰爷刚刚驾崩,小皇帝以六岁的冲龄即位,皇家何喜之有?
“一定是坏消息。”古平原说得极有把握,“既然是坏事,那就会有赚钱的机会。”
话说到这里,常四老爹还是不懂,这也难怪他,他只是个买卖人,除了账本之外大字不识一个,有关朝廷的体制仪注更是全不知晓,而古平原的主意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按例来说,咸丰爷的百日大丧就要过了,大丧里各地都在戴孝穿素,衙门的灯都是白纱的。现下各地衙门已经要开始采办红纸、彩灯、朱墨、亮绸之类的物品,以备替换。但这个坏消息一来,衙门的采办就不免观望。他们观望,那些进了货的商家可等不起,因为大家都要等银子周转,所以必要减价零售脱手。老爹就不妨沿路买上一批。”
“他们都卖不出去,我买了来还不是烂在手上?”
“老爹别忘了,你一路去到山西,还要个把月的时间。朝廷办事,历来越是糟到极点的事情越要速速遮掩过去,所以到时候兴许这个坏消息就已经结束了。太原府驻着巡抚衙门、兵马司衙门、藩司衙门、臬司衙门,都是大衙门,附近的州城府县还有知府衙门、县衙门,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衙门再要开始采买,就只能从你这里大宗进货,到时候价钱就是你说了算了,那些衙门里的听差只求能买到货交差,至于贵贱,反正不是他们出钱,哪个与你计较。三五十两银子进的货转手就是对半的利,要是赶上衙门急着买进,再多两倍也不稀奇。”
常四老爹又惊又喜,喃喃道:“有这等好事?那万一……”
“顶多就是我料事不准,到时候衙门不肯高价来收。可是老爹别忘了,我们是贱价买进,肯定亏不了本,大不了原价卖出也就是了。”
“不错,不错。”常四老爹猛然想到,白天里曹守备的检查也只是险些发现古平原藏身车中,至于那借活鱼运盐水之计却是始终无人起疑。
“古老弟,听你说得头头是道,那一条盐水计更是闻所未闻,到底是家学渊源,不愧是商界世家子弟。”
“其实我在家乡倒没学过生意经,只不过邻里乡亲为商居多,耳濡目染也就懂得了些经商的诀窍。”
徽商历来是商界巨擘,几百年的传承真的是不可小觑。古平原虽然只是读书之余拾得了一点牙慧,但他天资聪颖,可以举一反三,已然让常四老爹这个做了一辈子生意的商人刮目相看。
“看你的样子倒像个做生意的老手,算盘打得极精。”常四老爹微微笑着。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拜了流放所赐。我好歹是个读书人,到了流犯大营,营官没怎么难为我,恰好他们那里的笔帖式报了丁忧,虽是不入流的小官,一时出缺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便顶替上了。说来好笑,这些营官舞刀弄枪还行,每年两次兵部派人来考兵策,他们便傻了眼。这几年多亏我熟读兵法,帮他们糊弄过去呢。”
“所以老弟你的奇计,就是从兵法上得来的?”常四老爹恍然道。
“倒也并非全然如此。这几年大营采买我都跟着,关外虽然苦寒,但来此采办老参、熊胆这些药材的商人也不少,跟着他们也算是学到了些做生意的办法。”
这也就是古平原心境豁达,还能想着学点东西。换了旁人,金马玉堂一下子摔成寒窑苦役,憋也得憋屈死。
常四老爹心中暗暗佩服,同时打了个主意,这一趟听古平原的话所赚的钱,一定要分一半给他,反正知道了他的家乡,可以托票号汇过去。当然这一层意思现在不忙说破它。
说了半晌,又用了不少的酒。古平原有些疲乏,可说着说着他忽然愣了神,想了半天这才一抬头:“老爹,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您能否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