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新劳动合同法和新政策带来的负担(第12/41页)

但崔冰冰回来,就反问柳钧一句:“所有的贸易商依然都在囤货,难道他们看不清楚这一点?”

“我也奇怪,所以我心里很动摇。可是没有需求支撑,原油或许还有个欧佩克[3] ,铁矿石有两拓加淡水河谷,这两种或许可以垄断价格,其他呢?会不会大宗商品价格也已经接近六千点?可不可以这么设想,现在的高价因为短缺引起,而短缺却是由于贸易商囤货导致,而非制造商。一旦囤货达到一个平衡点,贸易商发现需求骤减,囤货变成吞没资金的烫手山芋,那时候会不会是摧枯拉朽式的跳楼价出逃?其实粮、棉、大豆价格已经下来。唉,真难,现在都不敢签长期合同做大项目,摸不清原材料走势就定不出合适价位,竞标定价就跟押宝一样,越来越没底气。怎么管厂越来越难呢,今年真变态。”

然而,变态还有更变态。美国老客户的一笔精加工生意,柳钧原以为十拿九稳,放眼神州舍我其谁,可是设计出样检验等等程序走完,眼看只差临门一脚,美国方面却是传来消息,意向取消。因为客户发现,眼下的船运费一方面是被火热的铁矿石运输带动,另一方面则是受飞奔每桶一百五十美元的原油价格影响,原本中国拥有的价格优势完全被运费吞没。即使本国的加工费虽然稍高,可是考虑到周转周期,放在本国加工也已经好于中国。那么,还签什么合同。

柳钧一直巴望着疯狂的原材料价格出现拐点,然而此拐点未到,彼拐点却是不期而至,打得腾飞方寸大乱。美国老客户最终取消生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也正是目前形势下水到渠成出现的拐点。那意味着,国外订单不仅将因为国外需求的减少而消失,也将因为国外需求由于中国价格优势的丧失而转移,而从中国消失。什么叫雪上加霜,现在就是了。历来,柳钧的高端加工能力非常依赖出口,不仅直接依赖,而且还间接依赖,他的国内下家经常是开宗明义地告诉他,进他腾飞的货是不得已,完全是迫于出口高品质的要求。他这边的出口出现关键性拐点,他的下家能好到哪儿去?大家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即使柳钧反应迅速,飞快调整生产计划,他的产品还是出现了库存,出现了积压。各式各样的合同违约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罗庆为此跑断了腿,吵破了喉咙,可是大势当前,回天乏术。

每一天,开工率低于前一天。腾飞比腾达的开工率更低。品质,总是在任何时候遭遇逆淘汰。

往往公司出现状况的时候,正是资金链最紧绷的时候,但柳钧还是一分不差地将买二手房的钱给了钱宏明,自己拆东墙补西墙,苦苦应对。他此时最头痛的是客户退定,客户若是退定,他即使吃没那点儿定金又有什么用,定金只够买材料,不够加工费。退定的产品在这个年月里,基本上成了积压的代名词。而销售部门眼下的最主要工作是隔三差五地联系客户,询问现有订单是否安全。

六月初的一天,柳钧正从成品堆积的临时仓库出来,本就是被临时仓库的闷热逼出一身的汗,工作服湿嗒嗒地贴在身上,走到外面太阳又是热辣辣地晒下来,柳钧心头燥得慌。正好申华东打电话来,问柳钧这边有没有做不完的订单,可否调一些给他们市一机救急。柳、申两个人说话一向比较直接,在外人听来是没皮没脸,柳钧也不掩饰,道:“年初开始,加班这个名词在我这儿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也是吃不饱,有些合同再是明知吃不饱也不敢碰,没订单给你。你那儿能保持多少的开工率?”

“目前怕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开工率了,我很怀疑接下去还得降。我们产品今年出口不好,订单掉得很快。有几个订单形同鸡肋,可市一机总经理还是满心不舍得放弃,找我讨论求我高抬贵手接下,公司稍亏点儿,保证开工率,免得人心浮动。可我哪敢同意,汇率死撑着,原料价格日日涨,一笔合同里面打掉这些因素,岂止稍亏。再加上奥运前后为保北京环境面子,华北得停不少工厂,那边的订单到此为止,做完算数,新的得等奥运后再给,那是多大的一刀,这真是雪上加霜,草菅人命。”

“别抱怨啦,总比北京人民牺牲少点儿。我这儿目前最重要工作是清理库存,悲哀的是,经常有客户公司没良心,明明他们公司状况已经不行,我们打电话去问,他们还说没事,货款已经准备好。等我们发货过去,他们不按合同给钱,希望拖延付款,我只好赔上运费让拉回。这种时候,明知谁都不好过,谁敢让客户压货,宁可我自己压,起码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