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乾隆皇帝到扬州(第7/11页)
乾隆对格格说:“你可发现了吗,这里不用花木,仅以几支石笋,便点燃出一片盎然春意,这施驴儿不愧为大手笔呀。”
入月洞门。穿过一片扶疏花木,迎面是一座飞檐斗角、巍峨高大的厅堂,两边廊柱上有联:“朝宜弹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是板桥书,用笔遒劲,墨色新润。堂上高悬一匾,题斗大三个金字:“宜雨厅”。厅的四面槅扇上镶满玻璃,通明透亮,人坐在里面,无须举足移步,就可看到园中美景。
从宜雨厅出来,是一条红药阶,白板石,层层叠叠,曲折延伸,两边遍种芍药。
阶旁一眼井,石栏上勒着“浇药井”三个红字。井边有一草寮,檐口悬两只舀水的瓢。
走完红药阶,劈面耸起一座朱楼,楼下长廊入口处置一匾,曰“觅句廊”。
乾隆问康世泰:“何以取名觅句廊?”
“这,这是”康世泰嘴里支吾,眼往后望。
守慧连忙趋前:“启禀圣主,据考证,杜甫游历扬州时,曾在这里做过一诗,当中有‘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的句子。‘觅句廊’出自此典。”
乾隆沉吟少许,仰面道:“那是一首五言古风,诗题为《又示宗武》,后几句应该是,‘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是这样的吧?”
守慧回道:“圣上所言极是。因这觅句廊前有芍药,后有琼花,登临高处,可观山,可看云,是诗人诗兴涌动、觅句寻章的佳处,便将此处命名为觅句廊。”
乾隆摇头晃脑:“觅句廊,好名字!”
循廊登楼,楼上复道行空,如虹飞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康世泰在前引导,一路回环升降。凭栏望,远近尽是雕龙绘凤,锦绣辉煌,令人目迷神乱。
沿复道下来,出一花瓶门,远处隐隐传来一片水声,声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洪大,让人背生清凉,脚步轻快,一片湿湿的水气扑到脸上。抬头望,一股白亮亮的大水从附满青藤的高崖泻下,訇訇然,如玉龙翻滚,珠玉飞溅。随着玉龙一步步向前游动,渐渐宁静下来,最终汪汪然化为一碧,晶莹澄澈,如同翡翠。翡翠溶溶荡荡往前流,浮着花瓢,映带草叶,一直流向远处的一座小红桥。
往前经过一片茵茵碧草,突然层峦叠嶂,奇峰嶙峋。乾隆转脸问:“那是四季假山中的夏山吧?”
守信抢着答:“回圣上问,正是夏山。它是用的太湖石,共三千六百万担。”
幢幡宝盖下,乾隆到了夏山。山前一方水塘,水面上横斜着几支败荷,水里红鲤游弋,或大或小,三五成阵。踱过一道“之”形石梁进入山腹,腹中有石屋,洞然开阔,凉气习习,一道白洁可爱的天光从高处一个洞口落下,仰望可见天光云影,小鸟飞动,令人脖酸。石屋里有石桌、石榻、石凳、石枰。乾隆想,夏日在这里品茗对弈,谈玄说道,无须挥扇,却有一份清凉,实在是难得的佳处呀。
山上有亭,六角攒尖,朱漆栏杆,曰“鹤亭”。鹤亭旁有老松一棵,凌云欲飞。
乾隆对小阿哥说:“知道这里的用意吗?这是取‘鹤舞云霄,神仙福地’的意境。”
夏山尾脉与楼相接。楼是长楼,因站在楼上可观赏四季假山,故名“看山楼”。
楼长一百二十米,扬州唯一,海内罕见。楼前是碧池红桥,水榭石舫,池塘中心建有戏亭。
乾隆转脸对康世泰说:“这‘看山楼’不好,改成‘抱山楼’吧。”
纪晓岚眼珠转了转,拊掌大赞:“‘抱山楼’,好!好!康商总性本爱竹,堆叠这四季假山,是属雅人深致,把这‘看山’改为‘抱山’,既符合楼的特征,又凸现园主人的胸怀,真是两全其美呀。”
康世泰扭脸吩咐守慧:“快快记下,回头重制新匾。”
沿楼道一直往前走,越过一座凌空飞跨的石桥,这就到了秋山。
秋山都是颜色赭黄的黄山石,石形方阔,厚重雄迈,极富气势。沿曲折山径向上攀登,石坡崖畔,时不时挺出一两株枫树,正是霜重天气,枫叶红透,如丹似火,把一个“秋”字越发烘托到极处。山腰有阁,曰“伫秋阁”。乾隆点头赞叹:“秋意深浓,秋色灿烂,爱秋,赏秋,建此亭而将秋光留住,妙哉!”
阁有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行寻”。看落款,又是郑板桥的。
拾阶而上,山越来越高,越来越险,一个个禁不住气喘吁吁,粘然汗出。终于到了山顶,顶上有一四角方亭,额为“拂云”。进入亭中,一个个转首四顾,但见天青云白,金风浩荡,园中诸景尽在脚下。目光越过园子,扬州城的雉垛望楼、街巷道路,以及那些深宅大院、鱼鳞瓦顶,尽在眼底。极目远方,江南诸山隐隐约约,如螺如髻。乾隆突然来了诗兴,索纸要笔。纸墨笔砚早已备着,一黄衣太监趋步上前放下案桌,另一太监伸纸掭墨。乾隆接过御笔,潇洒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