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时间在我们这边(第5/5页)

田边的百姓们顿时欢呼起来。

不远处的茶棚下坐着两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此二人正是苏轼和章惇。

苏轼看到那些欢欣鼓舞的百姓,却是叹了一口气。

章惇问道:“子瞻何故叹气?”

苏轼道:“我叹他们愚昧无知,被人狠狠戏弄了一番,还在哪里感动。”

章惇不明所以道:“谁人戏弄他们?”

苏轼问道:“章兄难道不知,这修沟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我多问这句作甚。章惇嘴角抽搐了下,生硬地转移话题,“子瞻你这治水的手段,在我看来,是要胜过多数水利官,如今河北正在广招人才治水,子瞻可有想法?”

是金子真的在哪都会发光发亮,农田水利不是有钱就行,是需要技术的,而章惇在这方面不太行,好在有苏轼,他这一出手,将齐州河道治理的是井井有条,真的令章惇都心生敬佩。

正好大名府需要这样的人才,章惇想将苏轼推荐去大名府,也就是拉到王安石这边来。

“不去。”

苏轼语气非常坚决。

章惇好奇道:“为何?”

苏轼道:“你认为,若无公检法,这条沟渠还能成吗?”

章惇听他嘴里夹枪带棒,阴阳怪气就没有停过,当即也不爽了,有完没完,道:“难怪子瞻你一身本事,却在江南闲赋几年,今儿我可算是知道原因了。”

苏轼眉角跳了跳,这可是他一生之痛,站起身来,“检察院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处理,告辞。”

言下之意,那是以前,现在我可是忙得很,一天两三个官司,还得抽空帮你治水。

昂首便出得茶棚,突然又回过头来,“这顿茶钱,就当是我的报酬吧。”

章惇愣了半天,笑着摇摇头,“如此人才,偏偏生得一张嘴,真是人无完人啊!”

但是他却没有想过,如果苏轼不认同这农田水利法,那他岂会出手相助,只是苏轼那张嘴,确实有些得理不饶人。

在他看来,你这青苗法将百姓的钱都收刮走,如今又以大善人的形象出现,这真是太讽刺了。

但话说回来,总比没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