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红薯入京(二)(第2/5页)
从正常年景来看,一亩地种红薯能产2500到3000公斤,也就是徐光启所记录的‘一亩收数十石’(明朝一石是150斤)。其产量是一亩稻田的十几倍。
但,这个事呢要分两面看。
第一,指望红薯一到,就养活全国人民,那是开玩笑。
因为红薯的热量很低,不管你吃什么东西,人体总归是需要热量的,红薯的热量只有大米等谷物的三分之一,土豆和玉米基本也是和红薯一个水平,说得直白些,红薯吃得再多,80%是水,那有什么用?
所以不谈热量,只谈产量,这是耍流氓。
另外红薯没有油,吃多了肚子容易胀气,也就会导致一种情况,额,就是拉不出来……
所以即便红薯后来成为一种‘美食’,但始终不能成为主粮。
因而想象中依靠这个推平全世界,更加不可能。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红薯在隆庆、万历年间已经传入中国,到了万历后期以及天启年间,官方都有记载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红薯。
但是,它并没有能拯救流民遍地的大明朝。
从这个维度来说,人祸永远是最大的问题,生产力很高的工业国家一样有饥民。
不过话又说回来,
在温饱仍然是个大问题的时候说红薯口感不好、吃多了泛酸一样是耍流氓。是完全不能理解灾民所说的一种矫情话。
对于沦落到啃树皮的人,能吃上这个就是升入天堂。
对于活在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大米、小麦之外如再种植一点红薯,可以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甚至可以节省一点主粮进行储备或是售卖。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多出一种可以吃得食物,那总归是好事情。
继而就可以大大缓解如今尖锐的社会矛盾,老百姓稳住了,他推动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即便激进些也不会造成地动山摇的后果。
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能够增加社会的弹性,这是它的意义。而不是觉得它不能一直吃或者不能依靠它吊打全世界就认为它根本没有价值,这属于二极管思维。
所以在朱厚照的眼中,红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物。
而此时,他正捧着,这个他前世吃都不想吃的东西,现在要小心对待。
“陛下,不必……不必如此。”孟樱开了口,不够不确定自己讲得这话是不是得体,话到最后显得底气不足。
“为何?”
“因家父已经在老家培育种植,红薯是剪茎作种,所以……”
“喔?”朱厚照懂她意思了,“这么说,朕就是吃了它也没关心。孟父,是这样么?”
“回……回陛下是的,草民知道此事极为重要,若不先进行培育种植,也没有胆量来打扰陛下。”
“倒是聪明。”朱厚照忍不住赞了一句,有这个脑子才能办成事,“不过朕就不吃了吧,眼下季节合适,你带的这些还是都拿去培育。”
“是。”
“你说说,怎么带回来的,海外又是什么情况?”
孟求中初次见到皇上,多少有些紧张,“草民回……回陛下的话,这些番薯是从草民从满剌加国偷偷运回,当地有弗朗机人,这些也最早是他们带到满剌加国。”
“满剌加国?”
朱厚照的地理知识开始遭遇考验。
“是我大明属国吗?”
“回陛下。不是的,满刺加国属于暹罗王国,这些都是海外小国,与我天朝难以比拟。当地人也曾听闻我天朝天子,他们心生向往,只是远隔重洋,若不是为了求生的商人,一般人没有胆子面对海上风浪。”
朱厚照忍不住笑,
这话后半段就属于是胡说八道了。
不过现在的政治正确如此,他也不想花力气去纠正这个东西。
实际上,满刺加国就是后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那个地方,葡萄牙人最先到达这里,然后就发生战争,也导致了该国的衰亡。
时间点,就在大明正德年间。
换句话说,欧洲人的炮火已经抵在亚洲人的脑袋上了。
包括吕宋岛,也就是菲律宾,也是在本世纪被西班牙人侵略。
现在的大明朝经朱厚照影响,已经有了一个开海行商的利益团体,终有一天,来自大明的商人和来自欧洲的商人会撞上,按照这帮强盗的逻辑,你赚钱的生意,他们一定会动手抢和打。
或许那一天会比想象中的来得更早也说不定。
这些摆在一边,
眼前这个红薯还是让朱厚照分外激动。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三个字:要推广!
他很自然的笑纳了这个东西,让刘瑾端到一边。
然后对孟家父女说:“这样的作物往后必定活人无数,孟求中,你所立之功,比你想象的要大。朕也向来赏罚分明,说吧,可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