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宝殿披香(七)(第2/3页)
“别告诉他。”皇甫南淡淡道, “他是蜀王的儿子,陛下的皇孙,跟咱们怎么能一样?”
“真热。”皇甫佶好似为打破这异样的沉默,自语了一句。瞥着她微蹙的眉尖,皇甫佶折片芭蕉叶扇了扇,蕉叶紧紧蜷曲,藏住了蕉心。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突然想到一句女儿诗,皇甫佶下定了决心,说:“我以后不再见李灵钧了。”
“不要,”皇甫南脱口而出,嘟了下嘴,那是她年幼时惯常做的动作,有点撒娇的味道,“后天碧鸡山,你们不还得碰面吗?你不要每次光说,却做不到。”
“也对。”皇甫佶无奈地说。
“阿兄,”皇甫南踯躅着,这念头在心里兜兜转转许多天,她终于吐露了出来,“云南王世子也在京都吗?”
皇甫佶半晌没说出话来。
看他的神情,皇甫南懂了。她低头摆弄着手里的辟瘟扇,有点烦恼的样子。
皇甫佶先问:“你在哪里看见他了吗?”
皇甫南沉默了一会,摇头,“我只是想,既然西番人来觐见,兴许乌爨也会有人来。”
“如果他来,你怎么样?”
皇甫南轻哼一声,“不怎么样。这些年,他肯定长得又粗又丑,我认不出他,他也认不出我。”
皇甫佶在梨园宴时见到了阿普笃慕。在马上的他,有瞬间手足无措,可很快,他就镇定下来,自离开太和城那天,皇甫佶就告诉自己,这世上再没有段遗南,只有皇甫南,况且——阿普笃慕并不是皇甫南口中那个乌蛮野小子的模样,她变了,他也变了。
端阳之后,皇帝率众到碧鸡山狩猎。说是狩猎,毋如说是踏青,铺天盖地的黄麾仗,还有丽妆艳服的宫人,排成络绎不绝的队伍,香风隐隐,笑声滴呖,把整个山林都塞满了。连向来怠于游幸的皇后也换上了胡服,被女官们簇拥着,在苍松翠柏间徜徉。
崔婕妤不肯去奉承皇后,只能被甩到了队尾,皇甫南骑着一匹枣红小牝马,慢吞吞地跟在崔氏后头,听到远处鸣金振鼓,两人勒住了马缰,等林子里的烟尘散了,崔氏眺望着前方,问:“陛下身边都是谁?”
宫婢道:“皇后带了内命妇,男的有几位宰相相公,年轻的只有那个西番人。”
崔氏在宫里,消息很灵通,“是叫芒赞的吗?”
“是,刚才就是他猎了一头麂子,献给了陛下。陛下还说,如果他愿意待在京都,就选他进翊卫。”
崔氏对此并不艳羡,只悻悻道:“又轮到西番人出风头了。”
皇帝策马奔腾的兴致并不高,因此战鼓和号角只是稀稀拉拉地响一两声,偶然有惊慌失途的动物,侍卫们也只是懒懒散散地举一举弛弓,就放它过去了。
崔氏也作势挽了几次弓,均无所获,她嚷嚷着胳膊酸,便将两匹马交由宫婢牵着,招呼皇甫南在山坡上落坐歇脚。皇甫南把帔子挂在树梢上,视线越过层层林叶,见山峰清瘦,白云漫卷,她不禁摘了片柳叶,在指尖转了转。
崔氏忽然幽幽地叹了一声,说:“陛下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话属于大逆不道,皇甫南没有马上应。思量了一会,她说:“听说陛下信佛,所以不愿意轻易杀生。”
崔氏嘴角翘起一丝嘲讽的笑容。她挽了下鬓发,转过脸来,被山林的苍郁之气衬托着,皇甫南的面孔有种逼人的清艳。崔氏说:“知道陛下为什么宠爱我吗?”
皇甫南随口说:“婕妤年轻貌美,善解人意。”
“不对,”崔氏淡淡笑着,“因为我膝下没有子女。”她那善于流转的眼波也凝滞了,“皇后不用提,淑妃、德妃、贤妃,最少也都有一个公主了,我进御十年,还没有……”她看着皇甫南,“陛下宠爱我,因为我是个孤苦无依的人。如果我也有个儿子,陛下就不会再亲近我了……可我宁愿有一个儿子。”
皇甫南敷衍地说了一句:“婕妤年轻,迟早会有的。”
崔氏凄然地摇头。
皇甫南把柳叶含在唇瓣间,轻轻地吹起来,那尖细的声音在山谷间悠远地回荡,崔氏像个烦恼一扫而空的姑娘,咯咯地笑起来,她说:“皇甫娘子,你不像一个普通汉人家的女儿。”
皇甫南面不改色,说:“跟京都比起来,益州本来就是乡野地方。”
“你和皇甫家的人不像。”
崔氏的话音未落,宫婢找了过来,说:“陛下猎了只灰兔,叫人送来给婕妤玩。”
“皇后殿下呢?”
“皇后说累了,和淑妃她们都去行宫里歇息了。”
崔氏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她慵懒地起身,“走吧。”
狩猎的队伍已经鸣金收兵,山林里各处都设着罗帷绣幕,崔氏走进帐篷里,把灰兔抱在怀里逗了一会,外头已经传旨说皇帝到了,她把灰兔交给皇甫南,叮嘱她:“替它洗一洗,身上都是草叶和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