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5页)
从酒店所在的中环一路往西,从高大的邮政大楼、政府大楼,转变成了唐楼和街市交错,极具生活气息的街道,再过去,则是一边沿着海湾,一边是整齐划一的建筑。
“这一带基本上都是怡和洋行地方,我们要去的位置还要过去一长段。”大表哥跟他们说。
香港开埠百年,洋行来来去去,像怡和、太古这些洋行的做大了,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有的血本无归,泪洒这个自由港。
两边这些高大却破旧略显萧条的库房就是见证。
车子停下,美雪表姐和两个洋人站在一起正在商谈。
“我让美雪过来,一来她对洋行熟悉,二来洋人有她在,洋人也安心。”蔡运亨说。
华人怕洋鬼子骗人,洋人何尝不会遇到坑蒙拐骗的华人?有蔡美雪这样的人在,也是信誉背书。
“还是大表哥想得周到。”余嘉鸿下车。
叶应澜跟着他一起下来,美雪表姐跟他们介绍,这个家族从香港开埠没多久就过来了,奈何香港见证了他们家族的辉煌,也见证他们家族在二九年席卷全球的大萧条中败落,如今这里局势不稳,他们家想要撤回英国,所以要处置这些资产。
叶应澜跟着他们一起往里去看仓库。她在星洲也走过码头边的仓库,那里极度繁忙,扛着麻袋的码头工人排着队。
这里,他们站在两栋仓库前,仓库有很长的年头,木门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斑驳,看守仓库的两个人打开了门,他们一起走了进去,太久没有打扫,地面灰尘,里面蜘蛛网挂满。
香港的地契有999年的,也有99年,还有最新75年的,999年的,都是早期英国人刚来的时候卖出的土地,这些仓库就是这种地契。
早年华人是没有资格买这种地皮的,这几年有地位的华人都能住上山顶,才开放给华人买。
不过,货运中心早就不在这里,这个地方要是发展商业和住宅和中环之间还有那么长的距离,中间还有隔着西环那个焚烧场和风月地聚集之所。还有一长段怡和洋行占的地方。要是弄来做厂房,价格远高于筲箕湾那里的地块,以前热闹的码头地块,现在成了鸡肋。
上中西环,乃至九龙的房子都涨疯了,这里这些面积大又有些破旧的仓库涨不动。就算放开让华商买,也没有哪个华商愿意做冤大头来接盘这种地方。
然而,余嘉鸿当即表示:“我要了。”
他说这话,好像在买块豆腐干。
两个洋人开心的表情都快压抑不住了,可能以为遇到了从星洲来的冤大头。
送走了两个洋人,蔡家堂兄妹俩提醒小表弟:“嘉鸿要不要跟小姑父商量一下?”
“不用,表哥表姐,我看周边还有很多,你们再询问一下有没有更多这样的土地。”余嘉鸿跟他们说,“国内有四万万人口,香港和大陆紧紧相连,人口涌入已经发生,如果涌入人口接近或者超过一倍呢?现在城市还能承载这么多吗?港岛土地是稀缺资源,这两年没发展起来,这些仓库出租做厂房,过两年城市发展,这里就可以盖楼。另外还有港币贬值的问题,随着人员涌入,物资稀缺……”
余嘉鸿知道自己兴许会有更好的机会购买这些地,那是日本战败之后的一段时期内,香港被日本掠夺一空之后,那时候社会秩序刚刚恢复,很多人要活下去,出售产业。余家有家训不吃带血筹码。
还有一个是欧战之后英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英镑现在还能强行维持一英镑兑五美元,但是经历了整个二战之后,英国深陷债务,而美国走强,英镑会一路贬值,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也好,马来亚也好,货币发行都是锚定英镑。所以英镑贬值,连带的就是殖民地货币贬值,另外在经历战争后,货币实际购买力也下降得厉害。就算是战后带血的筹码,跟现在比,其实也没多少优势。
这个时候买入这些资产,是非常低的低位。
蔡运亨听小表弟这么说,觉得极有道理,他又问了很多细节。
余嘉鸿一一解答,对余嘉鸿来说这些都是上辈子发生的事,只要不提日本占领香港和南洋,就单单从国内战争局势说起,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所处的位子来说,人口、土地供应、城市负载?这些简直信手拈来。
蔡运亨听着表弟的解答,就像是给他展开了一副未来的画卷,为什么有人天生就这么敏锐?蔡运亨想着少年时在星洲跟余修礼比,那时候他还有一较高下之意,到后来两人差距拉大,成了自己小姑父的余修礼已经是余家的实际掌舵人,自己却一事无成,如今表弟都长大了,表弟都已经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眼光,自己却只能听他说得连连点头。难怪别人都说他是光绪帝,这个差距确实是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