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这是我们的宇宙(第2/3页)

“当前宇宙找不到,但却又真实存在着,除了那台设备已经位于小宇宙之中,同时这个小宇宙距离当前大宇宙存在着第四个维度之上的距离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其余的理论可以解释。

既然如此……”

一名院士转过了身来,满是庄严的宣布道:“第一次空间切割实验,成功!”

试验现场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一次空间切割实验之后,人们接二连三的进行了多次后续实验,且每一次实验的规模都比上一次更大。

一直重复了上百次,摸清楚了过程之中的每一个细节,优化了每一步流程之后,人们开始着手解决两个不同宇宙之间的通讯与交通问题。

一个小宇宙要既能去,也能回,才真正有意义。

于是又经过了上百次试验,空间通道技术终于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原理也很简单,既然超高能级可以割裂宇宙,也能达成短暂连通两个宇宙的效果,那么如果我能将这一能级持续,那么两个宇宙之间的通道不就能长久维持了么?

原理简单,工程实现起来却不简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所需能级太高,而如此之高的能级,又没办法稳定持续。

施加的能量多了,设备会砰的一下就爆了。能量少了,又无法维持空间通道。

如何找到这一平衡,是个难题。

最终,人们还是从空间技术上找到了答案。

仍旧是通过空间扭曲技术,扭曲出一个不完全脱离当前宇宙,但曲率极高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之中不断进行反物质湮灭,如此,便达成了既有超高能级,又不至于令太高的能量毁坏设备的目的。

空间通道技术出现并初步成熟之后,人们再度将一台设备以及它所在的空间“切割”了出去。

这台设备包含一台通讯设备,以及一台空间通道发生仪。理论上,这台空间通道发生仪将会和位于大宇宙之中的同样设备共同发力,共同维持空间通道的稳定存在。

这一次,人们看到了一幕极为奇特的现象。

满是狂暴能量的设备之中,一个极为微小,仅仅只有相当于一根针十分之一直径,也即约0.05毫米大小的漆黑球体,一颗如同微型黑洞一般的球体,在那里静静的悬浮着,完全不受外界狂暴能量的影响。

虽然外表与微型黑洞一般无二,但如果它真的是一颗黑洞的话,那么,它的质量将达到约4000亿亿吨,约为月球质量的一半。

这样的黑洞,哪怕距离它一公里,其重力也将达到地球重力的约27万倍,远远超出人类所能制造的材料的性能极限。

幸好这个漆黑球体并不是一颗黑洞。

它其实一道“空间门”。

与通常理解之中,以平面形式出现的空间门不同,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三维世界下的门是二维的,也即平面。而这一道空间门是连接第四个维度上的两个三维宇宙的,它当然也会是三维的。

二维的圆是圆,三维的圆是球,它便呈现出了球体的形状。

此刻,伴随着空间门与空间通道的打通,被切割送入到小宇宙之中的那台通讯设备终于没有再和当前宇宙断联。

通过那台设备,人类科学家与韩阳得以真正看到了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奇景。

那是一个一片漆黑,空无一物,但却保持着与当前宇宙同样物理规律的奇异空间。

它同样也是无限无垠的,就像当前宇宙一样。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实打实的“小”宇宙,因为它的半径仅为一公里左右。

它是一颗“超”球,也即四维空间之中的球体。就像沿着地球表面走,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一样,在这个小宇宙之中,哪怕飞上一千亿年,同样也不能找到它的边界。

在地球表面走一圈可以回到原点,在这个宇宙之中飞行约6.3公里之后,同样也会回到原点。

经由这一道仅有0.05毫米的细微空间通道,两个不同的宇宙之间发生了奇妙的联系。

验证了空间通道技术之后,人类文明进一步开始尝试加强空间通道,尝试切割出更为广袤的小宇宙,铸造更大的空间通道,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迭代,一日日的研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韩阳终于决定,要真正将人类科学家送入到小宇宙之中,并在小宇宙之中建造有人类长期驻守的研究基地。

当然,早在此刻之前,人类已经尝试过上百次向小宇宙之中输送动物以及克隆人之类。但建造长期基地还是第一次。

同时,这一次,韩阳还决定,要将一颗矮行星直接送入到小宇宙之中。

因为有了矮星系存在,有了质量的存在,空间切割程序复杂度骤然提升,但幸好人类对于空间切割这件事情也有了足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