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第2/3页)
京中皇室宗亲、武勋贵戚及文武百官,皆前往魏府祭祀。皇五子刘硕,奉旨宣慰,执子侄礼拜祭守灵。
……
中枢的运转随着魏庆和的突然离世明显的慢了几分,往日里其他几位阁臣还没有感觉。可罢朝的第一日,不管是次辅齐博瀚还是周炯等人,就立马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特别是与大都督府的军帅,在处理军务方面总是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
冬月二十五,皇帝亲临魏府祭祀。临近魏府就看到了门前长长的祭祀队伍,不但有百官贵戚,更有数百身着麻衣的百姓。
魏府的围墙上已经贴满了祭奠文宗的诗词,龙禁卫原本想要驱赶人群,以防万一却被皇帝制止了。
他没有继续乘车,而是冒着大雪下了御辇,沿着围墙一路慢行。
龙禁卫的人墙外,百姓纷纷下拜,皇帝颔首示意,开始看围墙上的诗词。
新诗旧词皆有,学子们用一首首诗词表达着心中的哀伤以及对魏庆和的尊敬。
皇帝就这么一首首的读着,下拜的百姓已经在低声抽泣,皇帝也忍不住红了眼落下了眼泪。
“今失魏氏,朕与大夏如失一臂。哀兮叹兮,惟愿魏师遗志长存万世!”
“陛下节哀,我等必执魏文正遗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日后,魏府移灵西山,皇子执幡,公卿牵灵,京中各府皆置路祭。
辰时初送灵出城,贾琮奉旨代皇太子刘弘送灵,披麻戴孝,与魏家子弟同抬棺椁出府。置马车上,牵白绫送灵。
送灵的队伍并未直接出城,而是从魏府出,顺正阳大街北上,于皇城大夏门外享皇家路祭,供万民拜祭送行。
太上皇病倒了,皇帝刘恒换上素衣腰系麻丝执香躬拜,痛哭不已。诸臣分列两旁,同祭魏文正。
辰时末,景阳钟再次敲响,魏文正的棺椁自大夏门发出,哀乐奏起,纸钱随风飞起,道路两旁的数万百姓纷纷跪拜痛哭。
人群中有人开始吟诵贾琮曾为魏庆和写的那首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敕造的陵寝才刚刚开始建造,魏庆和的棺椁暂时停灵西山皇陵偏殿。
皇帝下旨为其刻碑立传,其上篆刻魏文正一生功绩,以供后世瞻仰。
魏文正公,初从教,为国育才桃李遍天下。后入仕,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曾孤身入敌营,怒斥蛮酋,斩不臣于汗帐,慑万族不敢犯天威。执掌中枢近十年,数次为国解难,竭忠尽瘁,知无不为。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
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其传其详,以法永久。硕人今亡,邦国之忧。
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古之至人,忘己徇民。孰若先生,唯民之忧。饮食梦寐,四海九州。
……
魏庆和走了,毫无征兆的离世让皇帝很不习惯。
他已经习惯了中枢有魏庆和这样的王佐之才辅政,如今的内阁不管是谁主持政务,他都觉得差了不少。
齐博瀚等了好几日都没能等待皇帝的圣旨,不由心急了起来,暗中指示麾下官员上奏请旨。
不想皇帝于腊月初九的大朝当庭发怒,将那人贬去崖州当县丞去了。随后当殿下旨,由群臣上书推举内阁首辅人选。
如此一来,原本信心十足的齐博瀚立马察觉了不妙,暗中串联蜀党人员,想要拉拢各系朝臣。不想就因为此举,彻底激怒了本就痛惜失去魏庆和的皇帝。
腊月十二,突然一道圣旨送抵齐府。罢齐博瀚内阁辅臣、文华殿大学士之职,迁福建左布政使。
连罪名都没有,只让夏守忠送去皇帝一纸手书:魏师先天下而后己,尔先己而后天下。熟为贤?何为贤?可堪首辅一职?
同时被迁外任的还有内阁辅臣褚邦正,内阁便只剩老好人周炯以及辅臣夏令行。
腊月十三,宫中敲响了景阳钟。
在京七品以上文武尽数入宫,于奉天殿召开朝会。
皇帝下旨周炯继任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晋夏令行为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
朝臣推举、皇帝恩准,晋礼部尚书郭培贵为内阁辅臣、文渊阁大学士。晋户部尚书文同轩为内阁辅臣、武英殿大学士。
晋礼部左侍郎贺耀敏为礼部尚书,晋户部左侍郎林如海为户部尚书。
至此,曾经红极一时的蜀党、浙党随着齐博瀚与褚邦正的左迁陷入低谷。新任内阁首辅周炯不仅性格软和,年纪也已过了六十五,中枢的权力逐步转到了有志新政的夏令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