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东窗事发前的疯狂(第2/3页)

类似的对话在山西各州府上演,整个山西的士绅豪商动了起来。

与之前不同,当整个山西的士绅豪商感受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时,面对贾琮手中的刀都不再畏惧。

光是太原府中,就聚集了上千身具功名的士绅。他们涌向布政使司衙门,不顾禁军的阻拦冲击衙门,非要贾琮出来做一个澄清保证。

澄清什么?徐晋到底会不会来山西?

至于保证,则是贾琮能否保证朝廷不会在山西施行清丈田亩的事,不会剥夺仕子免税的的福利。

澄清还好说,但保证贾琮哪里会做。清丈田亩乃是新政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为的就是限制土地兼并。

他的老师徐青藤在南直隶推进的那么艰难都不放弃,作为弟子,贾琮岂能给他的老师添麻烦。

贾琮面沉如水,没想到对方的出招会这么刁钻。

张正矩悠悠然煮着茶水,呵呵笑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鼓动如此多的人,将整个山西闹了个天翻地覆,看来咱们还是小瞧了平阳卢氏。”

贾琮有些烦躁,依靠着门框听着外面的聒噪之声,冷哼一声:“没想到对方的棋会落到清丈田亩的事上,难道平阳卢氏搞这么多事,甚至卖了他们的亲外甥,就是为了守住他们的田产?张先生,你信吗?”

“当然不信,但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他们的目标还真是保住田产。”

张正矩摇了摇头,抬手示意贾琮坐下品茶。

贾琮顺势坐下,气闷道:“说实在的,我有些忍耐不住了。要么还是用我那一招,先抓了再说,省的卢氏继续搅风搅雨。”

张正矩给贾琮倒了一杯茶:“不着急,不着急。这山西又不是士绅的私产,终于还是普通老百姓居多。永丰伯的土豆与玉米广布山西,米粮这种东西就是再缺,也饿不着百姓。府外的那些人也一样,他们就是闹得再凶,也动摇不了朝廷的根基。”

“这我知道,就是觉得烦。”

“呵呵~但卢寰不知道啊。”

张正矩不屑的笑了笑:“卢寰自以为聪明,想要借阻挠新法重铸范阳卢氏的世家威名,想要天下重回五姓七望的世家治世世代。可他却忘了,变法新政,不一定都会失败,百姓也不会永远被他们愚弄操纵。”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平阳卢氏想得太美了。

大夏不是隋唐,平阳卢氏也不是范阳卢氏。

山西的百姓因种植土豆玉米这等高产之物填饱了肚子,对于朝廷、皇帝的信任到达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高度。

哪怕平阳卢氏在山西的威望很高,也无法利用舆论去左右百姓的想法。

米铺的大米价格翻了十倍?哦,那我不吃米了,啃土豆玉米暂时熬一熬,反正又饿不着。

只要能吃饱肚子,吃啥不行?要我跟着你去冲击官衙?疯了吧!

至于说清丈田亩、重定税制,取消官员士绅的免税制度,那跟我一个平头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一回卢寰失算了。

山西是乱成了一锅粥,那也只是上层的乱,跟千万山西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

张正矩啪的一声打开了手中的纸扇,眯起眼睛笑说:“在下现在唯一好奇的,是想不通平阳卢氏哪里来的勇气,敢对抗朝廷。就凭他是范阳卢氏的嫡支传承?那也太自大了。”

五姓七望早就成了过去,科举的兴盛基本上挖空了世家的根基,国朝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卢寰也是北地大儒,他难道就看不清这个?张正矩不信。

贾琮也不信卢寰不懂时过境迁,但他更好奇一点。

“张先生难道不好奇卢寰为何会卖了亲闺女、亲外孙?难道真就是为了搅乱了山西,好为重夺世家的荣耀铺路?”

张正矩冲着贾琮眨巴了一下眼睛,嘿嘿一笑:“谁说我不好奇了?不过嘛,在下有一点可以肯定,卢寰与代王府的恩怨可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就是不知道代王妃会什么时候开口了。”

……

代王妃卢氏是个很嘴硬的女人,哪怕她已经被圈禁有月余时间,却始终不发一言。

直到三月中旬刘淮带着一万禁军抵达太原,她才从昏暗的屋子中走了出来,微眯双眼看向天上的暖阳。

一晃寒冬已经彻底过去了,本是三月踏春时,她却从高高在上的亲王妃,成了如今的阶下囚,甚至连儿子都被千刀万剐……

“卢氏,本王问你,你与汝父卢寰,到底有没有不伦之情?”

卢寰?

从刘淮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卢氏的表情变得狰狞。

虽说刘侃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养育一场,她早就把刘侃当成了亲生骨肉看待。

“冀王爷既然什么都知道了,又何必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