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2/3页)

哪怕如今有了墨哥儿,林如海依旧拿贾琮当他的衣钵传人。

林家的传承,他林如海的政治理念抱负,都需要贾琮去继承。

以前那个琮哥儿莽是莽了点,可那份赤子之心,是继承他林如海政治理念的重中之重,万万不可被凡尘蒙蔽。

好在发现的早,要不然林如海都不知道该找谁去哭!

“你明白就好,这方天地不缺一个才华横溢、风花雪月的王公子弟,这方天地的百姓,却需要一位能替他们不断往前百折不挠的持剑者。这几年你经历的阴谋诡计越来越多,你的心也在阴谋诡计中受到了影响……”

林如海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了后方的书架。

片刻后,他从书架中取出一个不大的书匣,将其递给了贾琮。

“这是魏文正当初交给我的,他让我在必要时代他送给你。我想,应该是时候了。”

贾琮闻言恭敬的接了过来,打开后才发现,这里面不是什么书本,而是一张张手记。

最上面是一封没有弥封的书信……

“贾小三,人的一生很短,人的一生也很长。庸庸碌碌享受一生,不过转瞬而逝。轰轰烈烈创万世之基,如入时间之河,万年不朽……”

“老夫在看到你那对眼睛的时候,就明白你心有猛虎,或乱世之枭雄,或治世之能臣。这方土地上的人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天灾人祸,每过百年或许就要遭受兵灾浩劫。”

“你生而知之,有宿慧之才,有赤子之心,有对弱者之同情……你于金殿唱名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壮哉!”

“老夫不知你能将此志维持多久,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吧,老夫就赌上一把吧。”

“老夫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给你,这些手记都是老夫入阁后闲暇时随手所记之物,希望能让你时刻铭记初心,莫要忘了民生多艰,莫要忘了你之大志!”

……

这封信应该是老爷子闲暇时随手所写,没有什么机密传承,也没有什么谆谆教导之言,反而多是对贾琮的赞赏与期望。

不大的书匣中,约有百十来页的纸张,上面或是满满一页的字,或是几行行书。

“元祐元年冬月十一,渭州地龙翻身,北地二十七州天翻地覆,军民死伤无数,哀鸿遍野……”

“元祐二年夏,自河西至中原,蝗虫漫天,千里赤地,百姓易子而食……”

“元祐二年秋,大河泛滥,决堤千里,毁民宅良田无数,百万流民……”

“元祐三年春,南北大旱,粮价一日三涨,贪官横行,致数十万百姓亡于天灾人祸……”

……

其上那几页写满了冰冷的数字,却让贾琮的脑海中不断的闪现着他曾亲眼看到过的受灾景象。

比如当初京畿雪灾,他曾与黛玉亲自主持赈灾之事。

可正如魏老爷子在信中所写,国朝幅员万里,每时每刻都有天灾人祸发生。

京畿大灾时都有百姓冻饿而死,那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呢?恐怕天灾可能夺不走百姓的生命,人祸也会将其夺走。

他不能因为短期的胜利就起了懈怠之心,他不仅仅是这方世界的贾琮,更是见过盛世之人,没道理被短期的胜利迷了眼,被这方天地的凡尘迷了心智。

他贾琮要走的路还远着呢!

等贾琮从魏老爷子的书信中回神,抬眼间书房中就只剩一道丽影正靠在窗前,手捧书本看得津津有味。

清风吹过,贾琮能嗅到从黛玉身上吹来的幽香。

“这是魏公之前送我的《论语》,是他老人家亲自批注过的。”

黛玉扬了扬手中的书,眉眼弯弯的看着贾琮:“每一次看他老人家的批注,都会给我不一样的理解。魏文正公不愧为至公至正之人,琮哥儿将来也会如他老人家一样,被天下人称颂。”

文正公啊,哪个文人不想有这样的谥号?

贾琮靠在黛玉的身上,慢慢的躺了下来。

黛玉放下了手中的书,将他的脑袋挪了挪,放在自己的腿上,捏了捏贾琮的脸,轻轻为其扭捏鬓间两穴。

“爹爹今日其实有些说的过了,我知道你不会畏惧退缩之人,咱们说好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都还在往前走,你怎么会弃我而去呢?”

黛玉的手指很轻柔,贾琮闭上眼睛,不断回忆着这几年的经历。

他没有睁眼,长叹道:“姑父没有说错,我的确有些懈怠,而且确有趋利避害之心。至少在面对困难时,我有了退缩之意。多亏姑父今日这当头一棒,要不然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会泯然众人矣。”

黛玉在贾琮额头轻轻一戳,笑道:“不会的,当到了那时,我就是拽,也要把你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