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蓦然回首(第2/4页)
拍门的犯官一步跨出牢门,大步流星、目不斜视往前走,边走边大声道:“喝个屌液,老子是山西人,老子要喝汾酒!”
小旗官跟在他身后,头疼的扶额道:“是是是,咱这就差人给您寻汾酒去……”
其余牢房里的犯官们,定定的望着他。
有人冷眼,不为所动。
也有人红了双眼,似有意动……
论语有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杨戈那一番看似很傻很天真的言语,着着实实的刺痛了某些人阴冷残酷的内心。
就像是一场大梦惊醒,大腹便便、肥头大耳、满身污浊的自己,陡然望见了昔年那个唇红齿白、白衣胜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苦短、黄粱一梦啊!
……
“罪臣江浙省扬州府正六品通判宋珅,叩请圣安。”
夜风呼啸、一灯如豆,扬州通判宋坤散发整座在阴暗狭窄的小屋里,颤栗着提笔写下了陈情书的排头。
寥寥十几个字,却仿佛用尽了他毕生的力气,最后一个“安”字写完,他便无以为继,只得阁下毛笔,提起案头的酒壶对着壶嘴灌下一大口。
借着酒力,他再一次提起了毛笔。
可刚要下笔,他的情绪就再一次崩溃,扔了笔伏案“呜呜”的哭。
人生的最后时刻,往日的那些富丽堂皇的酒色财气、意气风发,都好似暮色下的炊烟般消散。
取而代之的。
是儿女少时孺慕的呼唤。
是发妻当年朴素温暖的笑脸。
是老父亲送别时暗自抹泪的呵斥。
是老母亲在大铁锅的热气中断断续续的唠叨。
是老家门前那颗挂满了甜枣儿的歪脖子枣树。
他突然醒悟,自己这些年走得好远好远……
他知道错了。
可再也回不去了。
“呜呜”的哭泣声,传入了夜、融入了风,在阴暗的牢狱之内反反复复的回荡。
引得无数彻夜难眠的犯官,也老泪纵横……
到此时此刻,他们才终于剥去了权力的铠甲,露出本来的模样。
有些人在想,若是时光可以倒退、若是人生可以后悔,他一定要怎样要怎样……
也有人在想,若是再他一次机会,他一定要把事做得更严密些,爬得更高些……
可惜时光不能倒退,人生也不能后悔,也没人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天终究是要亮的。
该来的终究也是要来的。
当一间间狭窄的牢房再度打开的时候,前来的收卷的绣衣力士们,都震惊的发现,里边的官儿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
甚至还有人一夜之间花白了头发……
……
日上三杆之时。
上百号绣衣力士散进了江都城,敲锣打鼓的沿着一条条街巷游走,召集全城百姓午时前往菜市口观看行刑。
不明所以的江都老百姓们,议论着成群结队的走上街头,涌向菜市口。
事到如今,依然有许多人在质疑这是一个过场,在怀疑钦差大老爷是不是从别处弄了死囚来顶替那些贪官污吏……
贪官污吏也是官老爷啊!
那可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除了皇帝老子,谁人能杀?
历朝历代,何曾听说过在州府大批处决官老爷的?
风言风语,满城传播。
连身处府衙大堂上的杨戈,都听到了不下十个版本的风言风语,有些高超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法,连他都有种大开眼界之感。
他没有派人出面去解释什么……
他知道,一万句解释,也敌不过将一个官杀给他们看。
再说,他也没有那个心力去和这些风言风语斗智斗勇。
昨日他虽然找了二十多个小旗官来帮他核查案牍。
但最后他还是放心不下,亲自将羁押在扬州的四百五十六名贪官污吏的案牍俱数过了一遍。
毕竟机会只有一次,他既不想放过一个该死的官儿,也不想冤枉了一个不该死的官儿……
最终确认牵涉人命官司的贪官污吏三百二十七个。
这个数字、这个比例。
令他都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
他仔细查阅过那些牵涉人命官司的犯官案牍,发现他们只要敛财敛到一定地步之后,就会很自然而然的跨过人命那条线。
甚至其中有好几个敛财巨万、敛地半城的大贪官,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沾了人命官司,一问起来不是两眼一抹黑就是一脸懵逼,直到把人证物证都摆在他面前,他才想起来,自己的确吩咐过那件事。
他的确只是动了动嘴,但他底下人,却弄死了别人满门顺带帮他善后擦屁股,他只管拿钱拿地,手上一滴人血都没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