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苏曳凯旋!荣光!(第3/5页)

德兴阿道:“现在他圣眷正浓,又拿他有什么办法。”

翁同书道:“且看以后,且看以后!”

……

在扬州接受了三天的热情款待,并且发了一笔横财后,这个太监这才依依不舍地回京了。

回京之后,他第一时间送上了苏曳的密奏。

这份密奏,洋洋洒洒几千字。

这是苏曳第一次从自己的视角,阐述在扬州的几场大战。

并且言明,防守扬州之战,他一千七百人,发逆一万六千多人,是真的。

消灭发逆三四千人,也是真的。

但发逆主动退兵,并不是打不下来扬州,而是天京之内发生了变故。

事实上,当时战局险象环生,发逆马上就要破城了,苏曳新军已经准备好打巷战了。

所以,千万不要因此小觑发逆军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新军战斗力。

看完之后,皇帝更是感动。

还是苏曳,还是苏曳啊。

一点都不愿意隐瞒朕,哪怕对自己不利的话,也是毫不保留。

紧接着,苏曳说出了对整个战局的看法。

江北大营稳如泰山。

整个苏南,也稳如泰山。

皇上根本不必担忧,虽然江南大营被攻破,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战死,钦差大臣向荣战死。

但是江南大营的主力损失不大,至少还剩下七八成之多。

并且分析,发逆伪王杨秀清,一定会利用这次大胜,解决内部问题。

所以接下来,发逆内部会迎来一场激烈的内斗。

我们所做的,就是默默重建防务,不必忧心,但是也不要去刺激发逆。

一定要给发逆创建一个安稳内斗的环境,不要让发逆重新将矛头对准朝廷。

最后,苏曳斩钉截铁道。

半年之内,天京之内,一定会发生剧变。

两三年之内,江北大营无忧。

江南大营可以从容重建,同样三年之内无忧。

用皇帝的话来说,苏曳的一份密奏,消除了朕所有的精神内耗。

顿时间,皇帝的焦虑缓解了大半。

终于不用晚上睡不着了,而且皇帝通过苏曳的眼睛,仿佛真正看清楚了此时的南方战局。

……

次日的朝堂上,气氛依旧焦虑。

都在担心,发逆大军会不会乘胜追击,会不会趁着江南大营崩溃,出兵攻打苏南富裕地区。

甚至提议,让苏曳新军南下丹阳,阻挡发逆东进,或者南下的兵锋。

如果皇帝没有收到苏曳的密奏,只怕对这个提议也非常动心。

但是现在,他胸有成竹,缓缓道:“根据情报,发逆匪首杨秀清和洪秀全之间,有不可调和之矛盾,所以这个时候不能调动苏曳新军南下,那样反而会刺激发逆,绝对不行。”

“诸位稍安勿躁,江南大营虽然被破,但主力犹在,发逆内斗正酣,苏南和浙江财税重地,还是稳固的。”

“眼下看着时局焦灼,但实际江北大营稳固,江南局面稳固,徐徐图之便是。”

“朕都不慌,你们又慌什么?”

顿时间,大家觉得怪怪的。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几日最慌的人不是我们吧?

当然,皇帝装逼归装逼,心中还是很忐忑的。

害怕苏曳判断得不对,害怕自己被打脸。

于是乎,破天荒地朝发逆天京城派遣密探。

天可怜见啊,清廷终于朝天京派人了。

要知道人家曾国藩,早就派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仿佛完全应征了苏曳的判断一般。

天京城内部,开始斗得如火如荼,根本无暇外战。

江南大营那些幸存的兵力,原本惶恐不安,觉得发逆大军随时都会追杀过来,结果根本就没有。

于是,张国梁等人安下心来,收拢兵力,开始重新组建防线。

皇帝下旨,江南提督何春,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重建江南大营。

皇帝得知后,更是大喜。

苏曳的眼光真是太准了,一切局势,完全就是按照他所判断的那样发展的。

这等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啊。

……

又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完全确定,江南战局已稳。

于是,迫不及待他直接下旨,让苏曳回京!

并且让他带一部分新军一起返回,他要为新军举办一次凯旋大典。

苏曳犹豫片刻,决定带王世清和兆布回京,带着三百马队回京。

九月十五!

苏曳带领三百马队,乘坐大船,沿着运河北上。

在大船上,王世清欲言又止。

苏曳道:“世清,你有话讲?”

王世清道:“翼帅,您为何带我和兆布参加凯旋大典,而不是王天扬,林厉,白奇等人。”

他心直,还是直接说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