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南巡!皇帝和苏曳!最后时光(第7/8页)

结果,皇帝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甚至都没有说要召见王世清和兆布。

也没有说要召见苏曳。

不过,皇帝倒是提了一个要求,想要见一见苏曳的孩子。

此时的苏曳,已经有四个孩子。

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晴晴大格格,带着苏曳的长子前来见皇帝,因为剩下三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

“不用太近。”皇帝用金黄色的巾帕捂住嘴道:“孩子还弱,朕别把病气传了过去。”

苏曳长子,此时也差不多四岁了。

“苏曳长子,比大阿哥小了一岁不到是吧。”皇帝问道。

晴晴大格格道:“回皇上话,比太子小了十一个月。”

皇帝道:“真是可惜了,如果在京城的话,两个人就能结伴读书了。”

他说的是结伴读书,而不是哈哈珠子。

晴晴大格格道:“以后一起读书,也是不迟。”

皇帝笑道:“对,不迟,不迟。”

“对了,崇恩老叔呢?他大概对朕还是非常恼怒吧,不愿意见朕?”

晴晴大格格道:“阿玛不在九江。”

皇帝笑了笑,没有说话。

接下来,皇帝离开了九江,前往南昌。

胡林翼的心脏都要吊起来了,不仅仅是怕皇帝在南昌会出什么事情,也害怕皇帝忽然会下旨,罢免沈葆桢的署理江西巡抚,册封耆龄为江西巡抚兼南昌将军。

结果,一切都没有发生。

皇帝就只是召见了江西的各级官员,勉励了几句。

而后,皇帝乘船前往武昌。

湖北巡抚彭玉麟,跨省迎接。

……

皇帝在武昌呆了几天,登上了黄鹤楼。

黄鹤楼内,挂着多少名人的诗词,其中以崔颢和李白最为显眼。

皇帝道:“曾国藩,你是文章大家,觉得黄鹤楼众诗中,崔颢和李白谁为首?”

曾国藩道:“应该是崔颢。”

接着,曾国藩道:“皇上诗词文章名满天下,不知黄鹤楼可曾有幸,让皇上留下墨宝?”

他的祖宗乾隆皇帝,可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的。

皇帝笑道:“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朕此时脑内空空,自然也手上空空。”

接着,皇帝道:“苏曳才华惊人,诗词文章虽少,却都是佳句。他可曾登上这黄鹤楼,可曾写了什么诗词吗?”

曾国藩沉吟片刻道:“倒是写过一首。”

皇帝兴致勃勃道:“念来听听。”

曾国藩道:“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皇帝鼓掌道:“好词,好词!”

“谁说今人不如古人的,我看苏曳之诗才,就不亚古人。”

接着,皇帝道:“苏曳这首诗词,为何不挂在黄鹤楼中?”

曾国藩道:“臣也曾经问过苏曳此问题,他说文章乃是小道,他不想将诗词留在黄鹤楼中,没有这个气魄。”

皇帝叹息一声道:“他是想说天下疲弊纷乱,文章乃是华彩点缀。天下不平,文章不盛吧。”

旁边的赵德辙道:“苏曳多心了,如今天下九州万方齐全,我大清之天下疆域超过唐宋多矣。再说就连陆游都留诗,何况苏曳?”

陆游当时南宋,江山更加碎裂,在几人眼中,比起今天之大清,更是远远不如。

皇帝道:“苏曳意思,宋之时,金亦是中国。而如今,西洋昌盛,西风压倒东风,他无颜留下文章。”

顿时,在场几人惊愕。

皇帝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言语。

皇帝道:“这是苏曳奏疏上说的,说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大争之世。之前中华式微,但文明强盛。而这一次,西洋不管国力,还是文明,皆是强势,压过我天朝一头。”

赵德辙冷笑道:“荒谬,我国道德文章,传承何止千年,岂是西方蛮夷能够相提并论的。苏曳此言,不但是妄自菲薄,甚至是崇洋媚外。”

皇帝摆了摆手道:“此时,争辩这些,已是无益。”

游览完武昌之后,所有人都以为皇帝要回京了。

结果,皇帝又沿着长江折返,再一次驾临九江。

这一次,皇帝主动询问苏曳。

次日,皇帝召见了苏曳。

……

这一刻,终究还是到来。

“草民,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苏曳躬身行礼。

对于皇帝这一招,真的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苏曳原本以为,此生再也不会和皇帝见面了,谁能想到皇帝竟然主动来了九江。

而且上一次没见,这一次终究是来见苏曳了。

皇帝咳嗽了几声,然后用巾帕捂住嘴巴。

“没有见面之前,觉得有千言万语,见面之后,却仿佛相对无言。”皇帝笑道:“朕在来九江之前就想着,这里的工厂会是何等样子,结果比想象中的更加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