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页)
杨元羿为此还写信调侃过裴椹,让他千万别有了新友,就忘了旧友。当时裴椹也特意回信,说不会。
然而现在来看,当年的相交,竟然都是处心积虑的接近?若一切施恩都是有意为之,那北地那次……
杨元羿看完这些信时,脊背一阵发冷,甚至忍不住愤懑,替好友不值。
然而裴椹看完,却收起信纸,面无表情问:“你从哪找到这些信的?”
杨元羿也不瞒着,开口道:“圣上的寝宫。”
正常情况下,杨元羿是绝不敢随便进皇帝寝宫的,哪怕皇帝如今不在长安。
但先前皇帝被囚禁,裴椹还没到长安时,就有传言说洛阳的叛军已经快打到长安,接着又有人说胡人就要打来,长安城内一时人心惶惶,不少有能力的人都开始出逃,就连长安宫留守的宫人,一听皇帝被囚,也都开始偷藏财物,想着出逃。
好在裴椹当时率军及时赶到,稳住了局面。这几天杨元羿也一直在处理这事,从想出逃甚至已经出逃的宫人那将财物追回。
也是赶巧,追回的贵重物品中,有几样刚好是皇帝寝宫的摆件,杨元羿便亲自带人将摆件放回,然后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些信。
老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迁都洛阳,但他每年都有回长安住一两个月的习惯,这些信就是他住在长安时,与一些心腹来往的密信。估计是从没想过自己寝宫会有被人大剌剌走进来的一天,所以老皇帝离开时,没把这些信都带走。
本来杨元羿也没敢看,可偏偏眼神又一个不小心,看见了信上的“裴椹”两字。
人的好奇心是没法克制,越不想看,反而越没忍住。
而看了这些信后,杨元羿更发现,老皇帝竟然还有让暗探监视朝臣,每日向他汇报的习惯,包括有的大臣每天见过谁、吃了什么,真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至于涉及裴椹的这几张,也不过是那些密信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但裴椹看完这些,却没太大反应,只让他将信放回去,不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杨元羿听了不解,很快想到什么,惊讶问:“难道……你早就知道?”
裴椹摇头,淡淡看他一眼道:“我不知道。”
他只是早就察觉梁王世子不值得深交而已,再加上此前雍州贪墨军饷、官盐一案,让他不意外对方竟会是这种人。
只不过……原来最开始的赤忱相交,也都是刻意为之,这一点的确让他有些意外。
.
梁州府城,李禅秀许久没再收到裴椹用金雕传信,初时还有些不适应,但忙起来后,时间渐久,也就没空想了。
这天终于得了半日空闲,他再次想起此事,然而还没来得及深思,底下忽然又有人来报,说洛阳被胡人攻破了。
李禅秀愣了一下,急忙让人呈上信件,看完才知,赵王从东线借的兵,果然也大多是北胡兵,此外还有鲜卑、东胡。
这支联军来势凶猛,洛阳叛军终究不敌,城破后,叛军首领被杀,另有一名叫赵律的将领,带着残部匆忙南逃,估计会往梁州或荆襄方向来。
而这些打着帮赵王名号的胡兵占领洛阳后,立刻撕毁和赵王的协议,兵锋直指赵王。
司州郡守朱友君原本在阻挡胡兵,没挡住后,干脆势头一转,也去攻打赵王。结果赵王兵败被杀,老皇帝生死不知。
梁王父子也匆忙逃到金陵,本来他们想去长安,但奈何沿途有胡人阻挡。
梁王到金陵后,很快在金陵登基。而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李禅秀梦之前到的那样,下诏允许大周各地人自行招兵买马,号召他们共同抵抗胡人。
只不过梦中梁王因在逃亡路上被胡人大军追杀,惊吓过度,没多久就病死了,梦中下这个旨意的人是他的儿子,梁王世子李桢。
如今梁王没死,李桢一时半会儿,估计也当不了新帝,所以变成了梁王下旨。
然而就在梁王登基后没几天,率军回到司州的朱友君却忽然称,圣上已被他救回司州,梁王在金陵登基是叛逆之举。
之后不久,圣上更是封朱友君为大将军,让他都督各路兵马,攻打洛阳的胡人,并讨伐金陵的梁王。
这明眼人都能看出,老皇帝怕是被他这位心腹爱将背叛,已经成傀儡了。要不是时机不够成熟,朱友君怕不是还要给自己加个九锡。
不过李禅秀目光不在司州,他注意的是那位被胡人打败后,率残部南逃的叛军将领,赵律。
此前他只听说了占据洛阳的叛军首领名字,并不耳熟,没想到赵律也在叛军中。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意外。梦中胡人来得更快,没有兖州、豫州发生兵变一事,而这位赵律,刚好是兖州的一名将领。
胡人打来时,他率兵积极抵抗,后来兵败,手下劝他南渡长江,去投奔金陵的新帝李桢。然而赵律不知为何,深恨当时的皇室,发誓再不效忠,竟直接在江边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