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4页)

“啊?那不能吧,当时咱们将军才五岁,而且在并州啊。”

“这……这……这我就不清楚了。”

不久后,这个消息又传到长安,李禅秀听说自己也有神光护佑,不由一阵无言,觉得裴椹有些过犹不及。

好好让人抄檄文就是了,造什么谣呢?

不过此时的裴椹还不知,他正在研究怎么把金雕的羽毛涂白一撮,还能不掉色,不被看出是涂的。

.

司州,朱友君看到檄文,气得大发雷霆。

他平生最恨人拿他早年还没发迹时的丑事说事,偏偏魏太傅不但说了,还把他骂得狗血淋头,骂完还传遍天下。

如今司州大小郡县,但凡读书识字的人,基本都听闻过檄文内容,有的孩童还将其中几句编成歌谣传唱。

朱友君气得严令司州任何人都不准再传阅,违者严惩。

下完令,他又在厅内来回踱步,越想越气,大骂李玹不要脸,真好意思说自己有神光护佑。

但普通老百姓还真有愿意相信的,尤其此前李玹命陆骘、李禅秀等人在秦州大败胡人,将已经被胡人占据大半的秦州收回。同样归顺李玹的裴椹更是从长安向北,一路攻打胡人,屡战屡胜。

要知道字太祖皇帝崩逝世,北地大片落于胡人之手后,大周鲜少能再打赢胡人。也只有当年的老燕王和后来的燕王世子裴椹,能在并州与胡人打得有来有回。

这些年,先是流民不断起事,后来又有赵王引胡人入大周,致使各州郡纷纷拥兵而起,胡人更是险些占据半个大周。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偏偏当今天下几个有实力的州郡,都为各自利益互相攻伐,反倒让胡人有机会长久占据洛阳。

只有李玹先是向西收复秦州,接着又命裴椹向北打到凉州,听闻最近还在向洛阳用兵。

一些听过檄文的百姓不由觉得檄文说的对,太子李玹说不定真有天命在身,要来拯救万民呢。没见只有他在打胡人吗?

其实倒不是其他几方真不打胡人,比如朱友君,就非常想赶走洛阳的胡人,自己搬到洛阳去。毕竟洛阳就在他司州,却被胡人占据,就像在心口上放着把刀一样,令他难受。但奈何他领兵打了几次,都失败而归,也是无法。

至于梁王父子,之前匆忙逃到金陵,为立稳脚,只能拉拢南方的世家豪族。但从北方一起跟去的世家又不愿放权,于是两方一直在争斗,实在没腾出空来。

而且他们还没争出结果,荆州的薄胤就率大军浩浩荡荡,沿江而下,也到金陵了。这一举,倒是把两方给逼团结了,一同把薄胤赶回荆州对付梁州的义军。

同时金陵终于也腾出空,打算向北攻打胡人,但紧接着又听说裴椹加入义军了,并州、雍州、秦州连同长安,大片领土一下归了李玹,这还了得?吓得李桢和他父亲梁帝顿时也不管什么胡人和朱友君,赶紧联合要一起攻打李玹。

但百姓不知道这些,即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这些上面的人如何争来斗去。

他们只知道如今李玹收复了许多失地,长安那一片太平了,没有战乱。于是不少百姓纷纷选择往长安来,此前一些想去金陵的富户,在想到长江天险以及往金陵去,沿途可能会遭遇胡人后,也开始改变主意,同样往长安来。

更别提有魏太傅在,讨贼檄文又被天下人知道,一些心怀志向的士人也开始心向长安,打算来投靠义军。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口。人多了,就有人种地,就有粮食,就有兵源。

李禅秀站在长安城楼上,看着远处逃难而来的百姓,唇角不觉勾起浅笑。

“王爷,这些百姓到了长安,都被妥善安置了吧?”他忽然转身问。

燕王忙答:“殿下放心,都按您和太子殿下的交代,妥善安置了。”

李禅秀微微点头,见他一直恭敬,不由笑道:“我只是代父亲前来看看,王爷不必紧张。”

话刚落,一只金雕远远飞来,到了城楼这边,锐利鹰眼似乎看见什么,忽然落下。

李禅秀忙抬起手臂,那金雕稳稳落在他戴着护甲的小臂。

旁边燕王看一眼这金雕,心道:俭之那小子最近闲的?还给一只雕染毛。而且染的这叫什么,就单给头顶染一撮白毛,不注意的话,也看不见。

李禅秀这时已经解下金雕腿上绑的信,正打开仔细看,眉眼唇角都浮着淡淡笑意。

燕王不禁又好奇,也不知儿子写了什么,能让小殿下心情不错。

正想着,李禅秀已收起信,抬眼正对上他好奇目光。

燕王陡然回神,忙紧张解释:“这……殿下,我、我……”

李禅秀摆手,淡笑道:“无妨,俭之写信来,也是担心王爷,向我询问您任长安令后可有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