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此子,非孔明不教,乃教不了也(第2/4页)

直到最后,才写出了康熙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雍正实行的摊丁入亩,将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不得不说。

清朝……这个无法洗刷,造成华夏民族长时间苦楚与落后的朝代;

这个历史评价注定将“一撸到底”的朝代。

其中的皇帝,唯独雍正的评价出奇的高。

他推行的“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的政令,无异于造福整个华夏。

当然,关麟之所以写了这么多的田赋制度、土地制度。

是他有些拿不准,如今适合蜀汉的是哪一条?

是,谁都知道摊丁入亩好!

人头税一废除,穷人的生活压力得以舒缓,大家不用被禁锢在地主的土地上,一年到头白忙活了。

可以根据自身的手艺和能力外出务工,做一些副业和买卖,让经济变得更加有活力。

如此,在生育一项上,百姓们自然就敢生了,人口也会呈现爆炸似的增长。

事实上,在雍正推行“摊丁入亩”的时候,短短的一百年,华夏的人口从将近两千万,直接飙升到了三个亿,翻了二十多倍!

当然……好,肯定是好的!

制度的先进性也是无可挑剔的,关麟就怕阻力太大,怕刘备与诸葛亮压不住那些反对的氏族。

要知道摊丁入亩的核心,除了废除人头税,还有一项重要的,就是将赋税转嫁在土地上。

谁有地,谁交大税!

自然,摊丁入亩的推行也一定会受到巨大的阻力。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这点上,关麟拿不准……别一个“摊丁入亩”下来,让那些地主联合起来,一波把蜀汉给端了!

能才真是好心办了错事。

所以,关麟索性只写选项,把选择权交给诸葛亮……

这位的才能与眼界,手段与决策。

一定是比关麟瞎七八判断要靠谱的。

千万不能忽视古人的智慧!

而诸葛亮特地提议与刘备赶赴这观星台,也是为了在这件事儿上做最终的决断。

“孔明提议来此,是因为这观星台上通天,下通地,中间唯独你、我吧?”刘备的心情看似也颇为沉重,俨然,“摊丁入亩”这四个字,听起来很美,可一旦实施起来,担子太重了,压力也太重了。

要做出这份选择,并不容易。

“呼——”

诸葛亮长长的呼出口气,俨然,他的心境也与刘备一般无二。

“此前看到云旗的第二封答卷,既打压又拉拢商贾,以此解决府库空虚的难题,那时……亮已觉得此子惊为天人,也笃定他便是那神秘的‘黄老邪’,更是有意将他收为关门弟子……亲自指导,可……”

诸葛亮顿了一下,“如今看来,是我天真了,单单从这赋税制度上,古籍中有记载的,也不过才几个,夏商周时期的‘贡赋’制度,春秋时期的‘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秦朝时期的编户制度,再到如今大汉赋税制中的‘租’、‘赋’两项……但……但……”

诸葛亮罕见的喉咙哽咽住了,他还是有一种惊愕到无法呼吸的感觉。

“呼——”

又是一声长长的呼气后,诸葛亮方才开口。

“此前的田税制度总和,不过五、六,可云旗一人就答出了七条田税制度,且每一条都比之如今大汉的赋税制要精辟……特别是这摊丁入亩,不骗主公,自从我看到这四个字后,我……我只觉得我心头那一直在寻觅的,为主公建立一个理想邦的方法,终于找到了,而这条制度中的每一个字,一个句话,都让亮觉得博大精深,需要反复琢磨!如此……如此……”

诸葛亮的声音沙哑……

他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惊喜或惊讶。

这让他喉咙沙哑,哪怕是现在,尤不相信这是真的。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他加重了语调,“如此才学、如此机敏、如此睿智的公子?宛若天降之子,云长是想让我收云旗为关门弟子,然,亮不是不教,是……是根本教不了啊!是该云旗来教亮啊!”

这……

刘备也不免沉吟。

——『此云旗,竟能让孔明说出这般重的话!』

——『不过,这摊丁入亩也委实让人眼前一亮,二弟啊二弟,你这儿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是天降之子么?他……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心中这么想,刘备也沉吟道:“大汉田赋制度本无问题,问题是出在这些年土地都掌握在那些豪门氏族的手里,他们有各种免税特权,即便要交税,也有途径转嫁税赋负担,反倒是苦了百姓,原本……百姓就入不敷出,却还要交纳人头税,同样数额的人头税,其中压力,对豪强地主与穷苦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