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东京攻略】(第2/3页)
“挫败感不来自于外在,而来自于人的内部心理……只要我内心足够强大,放得下,那么天地皆宽。”
半夜,又起来打开了,看来是哲学书修炼并不到家,或者是碰到了无法放下的人。
屏幕的莹莹蓝光映在她脸上,为了保护眼睛,她还戴了副老式的防蓝光镜——不断的往下滑到鼻头,她起初还不断往上推,看得入迷后,像老奶奶一样撅着下巴,用余光去看。
正是屏蔽过的那些网页。
效果很显著,气得一晚上睡不着。
早上顶着一双红眼,几乎是卡着刘母在一楼发出清晨第一丝声响的那刹那,她大声呼喊自己母亲,说要开工作室这件事情,她一秒钟也不能再等。
刘母点头,慢条斯理,“正要和你说这事儿,有消息说方沂那个经纪人要跳出来开公司了……你知道,我们一直没有着落,这是个机会。”
刘天仙当然百般同意。
好耶!
刘母于是道,“但是,茜茜毕竟已经是这么大的腕儿了,是不是也该拿一点股份呢?这个要求真的不夸张哟……你不要急着反驳我,毕竟是你演艺路上的大事,并不能随便。”
如同被一盆冷水浇头,以至于声音简直凄厉起来了:“妈妈,这不是我的本意!”
“没事,你不要担心,也不要出面,这些事情我来做。”
“你要是向他说这些,我真的生气了,不会和你讲话——他昨晚打过电话,现在一定以为我特地试探他……妈妈,你多早一天也好,为什么偏偏这么巧。”
刘母却也动情起来,“茜茜,可是,这实在不是能随便的呀。”
————————
京都立命馆大学。
方沂受邀参加该校的讲座。
为了不出现“方沂坐政务专机割日本韭菜”这种恶俗新闻,东宝映画联系到立命馆大学,把原定的粉丝见面会改了,索性把不接地气干到底。
立命馆大学是大陆这边政界、文娱届拜访日本时的常见场所,该校有日本第一家孔子学院,重视中国文化,且坚持反战和反省战争历史……总之,方沂到这儿不会被动辄上纲上线。
陈恺戈07年为了卖《梅兰芳》,来立命馆大学捞了个客座教授来当,方沂没他资历老,加上日本人很看重资历这个东西,他只是个荣誉校友。
尽管当前的大陆一线导演里面有姜纹,他也似乎是够得着张一谋、陈恺戈这些人的边儿。但是在各国影坛对大陆导演的排名中,姜师兄实在是连提鞋都不配。
姜师兄的思想比较深邃,但技法确实是得用朴实来形容,偏偏其他文化背景的未必欣赏他思想,在评比中是比较吃亏的。
这是一个多达700多人的演讲会,学校的负责人表示除了160多名影象系的新生以外,还有文学系的老生,以及来自东京、大阪和京都等地自发旁听的市民。
与方沂共同对谈的还有个日本的新生导演,是枝裕和。总计时长只有一个小时,谈不了太深入的话题。
比如你拿个电影来拉片,一下午,一整天,唰的就过去了。
主办方特意设置了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果然方沂也和是枝裕和的意见不同。
谈到了《重返十七岁》时代广场的那一幕:棚内搭建,全微缩道具,远处的高楼大厦后期加cg。这一切的妥协,让方沂省下了租用时代广场数百万美金的花销。
有个留学的妹子给方沂当同声传译,她说来的介绍词都让方沂脸红:
“一己之力推行工业化的先驱”。
“孤独的、伟大的、偏执的”影人。
“五千年才诞生来的面容。”
“天才发明家。”
好家伙,我哪里配得上这些词?
是枝裕和作为日本人很会读空气,他察觉到底下都是方沂的精中狂粉,发言前给自己叠了足足两分钟的甲,一直到主持人都嫌烦了,他才话锋一转:
“cg的使用,是否会湮没掉许多有价值的技术,最终也影响到成片的质量。”
这话说的太干了,是枝裕和举了个例子,他到韩国拍电影时,有一幕是主角开车,窗外绵延的海岸线后退,海风刮进了主角的车内,吹动头发……
这场景很常见,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难度。
韩国人拿几块绿色的挡板一拉,就开始加特效了:风扇在镜头外吹,主角在车内前后耸动,假装车在动的样子。
是枝裕和虽然是导演,但是初来乍到,不好坏了当地人的规矩。当晚这一段拍完后接音轨,他反复矫正,始终不行。这是因为没有在真的海边拍摄,那些海鸟的叫声,海风的声音都是后期加的,和主角的头发丝飘动并不一致……
是枝裕和觉得这是个大问题,第二天拿出来要求现场拍,韩国人觉得他匪夷所思,但迫于导演的淫威,最终还是去海边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