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姬考归西岐(第2/3页)

那几名大臣告退离去。

帝辛对着尤浑招了招手,后者立刻向前,低头听命。

“大王,您吩咐。”

“查一下这个姬考,他现在岁数也不小了,府上肯定有美姬,看他最喜欢哪个,等我召姬考入宫后,你就派人抓来,送到这。”

帝辛缓声道:

“若此子善隐忍,寡人今后必杀之。

“若此子隐忍不住,寡人自是不必多管他。”

“是,”尤浑低头领命,转身快步离去。

朝歌城中,姬考与姬昌并不住在一起,姬考是周国的质子,有专门的‘质子区’。

李平安听到这微微挑眉。

这个帝辛,还真有点帝王的样子,思路十分清晰。

他不是个好人。

说实话,好人在这种位置上也坐不住。

不杀微子启,是因为微子启背后有王室势力;不杀姬昌,是因为还没做好收拾周国的准备。

尤浑刚走,两名大臣自宫门外匆匆赶来,却是首相商容与王叔比干,这也是商国之中,能钳制王权的两大权利体系的代表人物。

‘继续看看,还挺有意思。’

李平安停下悟道,仔细观摩。

比干与商容到了殿中,躬身行了礼,口中称大王。

帝辛道:“赐座。”

有侍卫搬来两把椅子,一左一右斜斜放置。

“谢大王。”

帝辛笑道:“王叔与首相为何事而来啊?”

比干拱手道:“大王,臣是为姬昌之事而来,请大王下令,格杀姬昌!”

“哦?”帝辛目中多了几分亮光,“王叔何出此言?可是姬昌平日里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

比干苦笑:“大王,臣与姬昌何来旧怨?着实是机会难得,姬昌已是我大商的心腹大患!”

“大王,”商容也道,“而今诛除姬昌,虽会背负杀贤的骂名,却可短暂压制周国,若周国生乱,那更是彻底解决这般忧患的最好时机!”

帝辛沉吟几声。

他觉得,这两位肱骨重臣,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些。

比干问:“大王可是有什么疑虑?”

‘疑虑就是周国那部分藏起来的力量啊,若想征伐周国,我们必须出动精锐,东部若趁虚而入,朝歌何为?’

帝辛缓声道:“倒也非疑虑,只是,此时若是事发时,自可一刀斩之,现在已闹的人尽皆知,那些被处死之人的供词也是能对应,姬昌还呵斥了寡人那愚钝的兄长……”比干道:“大王,现在不是彰显仁义之时!”

“大王,”商容沉声道,“就算不杀那姬昌,也应让他损些威望,不然他在朝中威望渐高,恐复季历之事!”

“确实是这般。”

帝辛叹了口气:

“这姬昌,未免过于隐忍,只是现在最让我们头疼的是东伯侯,若妄动西伯侯,恐怕会起两面之战端。

“王叔、首相,你们可有妙策对付寡人这丈人?”

两个老臣尽皆沉吟不已。

比干道:“此前东夷诸部落联军为患,就是这姜家背后纵容,东侧地势一马平川,姜家与那些东夷部落若明面上联合,其势确实惊人。”

商容也道:“大王还请慎重,此前我商人便是起于东,得上苍器重,管理大地之事,那边确实要更重视几分。”

“唉,”帝辛抬手扶着额头,“南伯侯好处置,生性胆小,军备不足,找个南部的诸侯杀鸡儆猴就能让他们安稳几十年,北部不必忧虑,崇侯虎一家虽名声有负,却对我大商忠心耿耿,唯有东西这二家。”

比干宽慰道:“此事并非一朝一夕而成,姜家与姬家都已有数百年累积。”

“但现在,这个问题必须由寡人解决。”

帝辛叹了口气:

“姬昌暂时动不得,杀了一个姬昌,后续还有一群姬昌的儿子。

“以北制西,全力解决姜家之忧。”

商容问:“大王,您想如何解决姜家?”

“姜家之底气,在于东夷诸部落,”帝辛笑了笑,“若我王室子弟皆奋勇争先,大商子民秣兵历马,区区蛮夷又有何惧?此间诸事之根源,在于我们镇不住这些诸侯了,让他们有异心了。”

比干笑道:“大王英明。”

商容却是沉吟几声:“大王,您是想……”

“东征。”

帝辛目中多是寒光:

“只有武力,才可让这些豺狼虎豹蛰伏,而后再一步步去收拾。

“寡人正值壮年,而今各地连年丰收,粮草充足,寡人革新军制,有一大批小将急需军功,他们自会奋勇杀敌。

“故,寡人先软禁姬昌,放归姬考,如此麻痹周人。

“随后各路兵马秘密调去东部,驱逐东夷、夺其粮草,以东部诸关兵马牵制姜家,只要姜家敢有异动立刻诛除,若姜家不动,那就清扫东夷部落,再以大军需要粮草兵甲,要姜家拿出他们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