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龙江船厂(第2/4页)

“明日黄先生入宫班值后,你代我告诉他,就说事情我已知晓,也会如实照做,不过……”

朱允炆沉吟片刻,思量过后才继续道:

“苏松二府的事情必须速速推进,如今距离秋税上缴只有一个月了。”

“奴婢领命。”李带班作揖应下,朱允炆见状也再次沉思。

片刻后,他才重新开口道:“明日派些人给高煦送些东西,实用便可。”

“是……”李带班应下,见朱允炆没什么要交代的,便回礼过后离开了寝宫。

在他走后,朱允炆则是看着殿内的一处灯笼,眼神闪烁,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良久之后,殿内灯火被吹灭了许多,仅留数盏来供护卫保护他。

“铛…铛……”

次日,当晨钟作响,朱高煦也在迷迷糊糊中摸索着起身。

似乎是没了理政及学习的担子,他这一日比此前任何时候都睡得更深更久。

他足足睡了五个时辰,从迷糊中清醒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无事一身轻啊……”

走出屋外,用睡前准备的温水洗了洗脸后,朱高煦十分轻松的说出了这句话。

如猫擦脸般的擦干净脸后,他如往日一样的来到后院,为马厩里的赤驩添加豆料及草料、水等物,同时还为它清理了马厩。

这和平常一样的举动,却在没有事情打扰后显得慢条斯理,不紧不慢。

他闲下了心来,并没有对朱元璋对他的惩罚上心。

这么多天的学习,他别的没学到,唯一学到的就是不要那么杞人忧天,尤其是经历了昨天的事情后。

他是担心靖难之役,也担心靖难之役后自己的前程,可这些事情都在未来,如今的他是难以干涉到的。

他只有一步步的脚踏实地,才能汇聚在一股力气,最后将它用在需要用在的地方。

若是每日都担惊受怕,恐怕他都活不过他那还未出现的大侄子,便要薨逝于南京之中了。

“驾!”

收拾好一切,朱高煦为赤驩套上马鞍,乘骑它出了府军前卫坊的小巷。

在巷口,他对那家熟悉的酒楼交代了一声,便是说中午不在家吃,让他们别准备饭食,免得白跑一趟。

那少年伙计笑呵呵的作揖应下,眼中对朱高煦胯下的赤驩羡慕不已。

朱高煦没有过多停留,策马便往外城赶去,期间也能感受到自己不远处有人跟着自己。

这些人不用多说,恐怕便是从明面转到暗地里的锦衣卫了。

只是面对他们的监视,朱高煦并不担心,而是按照自己昨晚想好的,策马往西南的聚宝门赶去。

“头,这二殿下怎么往西南走,不应该去大教场吗?”

“跟着便是!”

如朱高煦所想的一样,他身边确实跟着锦衣卫,并且数量还不少。

见朱高煦往聚宝门赶去,他们心中都十分疑惑。

在他们这小半年的监视中,他们很清楚朱高煦认识哪些人,熟悉哪些地方。

正因如此,他们很好奇朱高煦去聚宝门作甚,毕竟想要去大教场找杨展、王瑄,只需要走最近的正阳门便可。

带着疑惑,他们远远的跟了朱高煦一路,直到过了正阳门的城门兵卒检查,出了外城,他们才知道朱高煦要往哪里去。

“二殿下要去龙江船厂,都跟松些!”

隔着数百步外的锦衣卫小旗官交代一声,他与麾下的锦衣卫也纷纷降低了速度。

明初南京城的外城大多都是农田和村庄,视野十分开阔。

以内城监视的手段放在外城,那自然是漏洞百出,所以不能跟的太紧。

对于他们的跟踪监视,朱高煦虽然不能确定方向,但也知道有人跟着自己,只不过他并不在意。

紧赶慢赶两刻钟,朱高煦便见到了黄棕色的夯土外城,以及那进出十分热闹的江东门。

南京外城周长百余里,拥有外郭城门十八座,水门三处。

这样占地广袤的城池,仅居住着三十余万人,除去内城,其它地方说句地广人稀也不为过。

这样的地广人稀,给南京城百姓提供了不需要出城就能满足的基本物资需求,因此许多南京百姓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外城。

经常出入外城的,不是渔民就是行商和官差,因此每个城门每日出入的人数都极少。不过在这样的现象下,却有五座城门显得异常热闹,每日出入者络绎不绝。

这五处城门都坐落于南京城西,紧邻长江南畔。

若是从北说到到南,那便分别是佛宁门、楼江门、仪凤门、定淮门和江东门。

这其中,前四门都是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上的贸易而繁荣,只有最后的江东门是以造船、订船而闻名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