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凤安汽车(第2/3页)
这样一来,人家又不愿意放弃他这么一个投资者。
经过那几天的谈判,最后还是达成了合作框架。
由凤安集团投资五十一亿,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合作成立一家新能源车公司。
这家公司也以“凤安”为名,而不是以那个80后老板的谐音来命名。
人家一开始想成严鑫这里拉的投资,其实没有那么多,能够拉到一个亿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他一开始想要筹集到的启动资金也没有那么多,十来个亿就可以了,不行几个亿也能接受,然后再一步步的来,做出一点成果,就融一次资,什么天使轮、a轮,b轮、c轮一轮轮的来,慢慢的把盘子给做大。
这样进展会慢一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保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一直在自己的手中。
可是严鑫觉得这样速度太慢了,觉得时不我待,人家竞争对手都已经发展成那个样子了,还不加快速度,以后连汤都喝不到。
所以他的建议是一步到位,一开始就那么大投资,砸钱来加快速度,拉近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早一点走到时代的最前列去。
51亿,对对方来讲,那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对市值两三千亿的凤安集团来说,真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严鑫这个董事长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也是他要带着凤安集团转型,度过房地产寒冬的重要举措。
如果凤安集团企业的股东不同意,他也能够以私人的名义跟对方合作——不是拿不出那个钱来。
就算贷不到款,他也可以抛售一部分股票。
对于拿出这一笔资金,他是完全的有信心的。正是因为他能够拿出这么多钱来,所以在谈判中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能够一步到位,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那个姓李的80后合作方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虽然这样会失去对公司的控股权,但是,这也免去了一轮一轮的融资计划,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本身上面。
而且,严鑫也做出了承诺,造车的团队还是会让这位李总来领导。
所以,最后这位李总还是同意了严鑫的方案。
李总虽然创办了两家很不错的互联网企业,但是,他自己拿不出能够匹配自己股权的金额来。
最后那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还是他找了多个合作者一起瓜分的。
在和严鑫合作之前,拉投资很难,游说了多个商界大佬,能够拿到的意向投资也就是几个亿的样子,想多搞一点都搞不出来。
但是跟严鑫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再拉投资就变得很容易了,以前愿意跟他合作的大佬,也愿意加大投资了。
主要还是严鑫的大额投资让他们对这家新能源车企业有了更多的信心。
严鑫是一个超级富豪,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超级富豪,而且之前的几次大的投资,也证明了他有着超前的眼光,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大势有着极其精准的判断。
现在选择这么一个合作者投资到这个行业,那就说明不能是这个行业还是这个合作者都是有前途的。
人家愿意拿几十个亿来赌,他们跟上几个亿,也就不算什么了。
就算是赔了,跟着这么年轻有为的超级富豪一起赔,也不丢人——再怎么也没有人家赔得多。
就这样,在4月底,一家名为“凤安汽车”的公司在严鑫老家的市里注册成立了。
为此,严鑫还特意回了一次老家。
这一次他是带着一个百亿项目回来的,受到了地方上极其隆重的接待。
不只是市里,省里面也来人了。
也得到了他们的保证——一定会为他们的投资保驾护航,给他们最优惠的条件,提供最完善的服务。
工厂选址等事情,那也是大开绿灯。
在市里,严鑫也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地方领导画下一张张的大饼。
启动资金就是一百亿。
后续的投资可想而知。
在他画出的大饼里,后续的投资会达到千亿级别,要打造出一家年销售额上千亿乃至几千亿的大型车企,要给当地创造最少几万个工作岗位,要把本市打造成国内最大的新能源车生产基地。
——能不能做到他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是画大饼谁不会呢?
这样的大饼他还是收着画的。
年销售额能不能达到千亿级别,他不知道。
可是,在他的记忆中,李老板的那家车企年销售额还是比较可观的。
他的出现,让这家车企的启动资金多了那么多,未来的规模也会更大,达成千亿级别的年销售额,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虽然是画饼,他还是在事实的基础上画出来的饼,具备着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