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页)

可即使如此,傲舜国如今与大周的关系也并非其他边境国的臣服,而先帝后期征战的最大心病便是傲舜国。

“华弟是说,怀义国投靠了傲舜国?!”

卫知徵差点儿没拍桌子站了起来,但最后关头又咬牙克制住了。

“先帝时期,其便供傲舜国借道发兵,后又向先帝撅腚讨好,立下百年之盟,现在先帝才去了多久,这群小人!”

卫知徵恨恨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内忧未平,外患又起,卫知徵这会儿已经都没有心情去考虑侯府未来如何了。

一旦傲舜国破了清北之防,大周危矣!

“明乐兄,今日我等的猜测,你可以给侯爷去信一封,请侯爷在安王爷处透漏一二,接下来无论安王爷想要做什么,侯爷皆只需要全然以安王爷为主。”

徐韶华话音落下,卫知徵半晌没有回过味儿来,但等他将所有事串起来后,眼中顿时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原来,原来华弟是这个意思!华弟,对不住了,方才我竟然还犹豫了,我可真该死啊!”

卫知徵立刻兴冲冲的冲了出去,安望飞听的还有些不明所以,毕竟他与众人相差了三载光阴,如今连右相与安王都对不上号,这会儿他随意瞥了一眼门口:

“咦,明乐兄怎么没有带伞?我去追明乐兄。”

安望飞说了一句,便拿起伞追了出去,而等安望飞走后,胡文锦一脸严肃的看着徐韶华:

“徐同窗你这一计,实在,实在是……”

胡文锦半晌没有找出一句合适的形容词,可只有如他们这些知道朝廷内情的人,方才知道此计有多么绝妙!

右相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无上权柄,大肆敛财,可是安王便不羡不妒吗?

金银是个好东西,在利益一致的时候,安王确实会倒向右相,可若是……此事会让右相结结实实的跌个大跟头呢?

只怕安王挖坑的锄头都能抡的冒火星子了!

徐韶华听了胡文锦的话,只是轻轻一叹:

“我倒宁愿是我猜错了。”

如今的朝廷本就危若累卵,因先帝逝去过早的隐患逐渐暴露,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胡文绣这时突然道:

“既是如此危急,为何徐同窗会认为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频繁试探,却还会再等三月呢?”

徐韶华闻言,轻轻一叹:

“文绣同窗,你久居晏南,如今在泰安府你可觉得冬日寒冷?那么,傲舜国的冬日将会比泰安府还要冷的多。

《访诸国游记》中,对于傲舜国人的描述是这样的:以冰雪为墙而居,饮冰吞雪,冰封十里尚可乘车而行,发眉尽白而不动摇。

诗云:风过万矢发,雪落千山压。

但我大周驻边兵将却是每六载更替一次,不是所有兵将都会适应这样的极寒天气。

傲舜国能蛰伏十余载,如今又频频试探我大周的兵力,若能用最小的代价攻占边疆,等这三月又何妨?”

胡文绣闻言,不由得沉默了片刻,方才道:

“此事,应报于马叔知晓。”

“待桂榜放榜吧,如今我等尚需避嫌。”

徐韶华平静的说着,胡文绣忍不住看了徐韶华一眼:

“徐同窗便不急吗?这可是徐同窗你正儿八经的祖地!”

徐韶华闻言,淡淡道:

“急,当然急。”

可该急的,该气的,徐韶华都已经急过,气过,接下来如何处理才是最紧要的。

“我曾在藏书阁中看到了左相大人的一本手书,其中讲述了我大周开国以来的几场关键战役。

但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傲舜国虽自怀义国借道攻至我大周,但他们的人数却被大大限制。”

那些傲舜国兵将虽然身负利器,可一来是先帝谋略得当的缘故,二来,便是傲舜国的兵将未曾全员发兵。

“可若是这一次傲舜国反其道而行之,大军压境呢?”

胡文绣忍不住追问着,徐韶华想了想道:

“除非,怀义国国主坐腻了他的皇位。”

胡文绣:“……”

胡文绣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随即这才松了一口气,可等他缓过神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何时已经湿透了。

与此同时,经过十日同考官们的紧张阅卷,本次清北省最优秀的前十份考卷已经被送到了两位主考官的案头。

这十份考卷的摆放也有说法,只取其中蓝圈最多者居上,而这十份考卷乃是十位同考官共同批阅,如此方才能彰显公平。

这会儿,魏有任作为主考,当仁不让的将首份考卷拿了起来,只一抬眼,他差点儿愣在原地。

无他,这份考卷之上的蓝圈实在密密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