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二合一(第4/5页)
“我要一本!”
“我也要一本。”
“我买十本,我就不信抽不到我。”
买十本杂志还不到十块钱,家庭条件富裕的,别说是买十本,哪怕是买五十本也能买得起。
很快,这一期的月刊卖爆了,秦瑶估计销量能过百万,如果反响过硬,秦瑶打算把这个栏目做下去,多找几个电影演员明星,将来还可以找港澳明星演员。
杂志卖得好,最高兴的除了编辑部的人外,另一个就是书报亭的职工,这职工也属于单位职工,多卖出一本杂志,他本身是没绩效的,但是这一回,他偷偷地在旁边卖信和邮票,价格稍微高个几毛一分的,赚了一笔小钱。
编辑部收到的来信堆积如山,每天都在抽“幸运读者”,一天发出一百本签名笔记本。
李嘉兰这人,她很有良心,兴许是面对大家的热情太过激动,完全不愿意辜负影迷的喜欢,她每天都要拆几十封信,认真给读者写回信。
九月又是开学季,青年学生们到学校,这期刊在学生中卖的极为火爆,很快卖出了六十万册,超过一百万,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秦瑶没来得及高兴,只因为太忙了,编辑部太乱了,堆积如山的信,陡然增多的工作人员,都使得他们编辑部的场地变得窄小,换办公地点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秦瑶跟一栋新写字楼联系,要求给编辑部腾出一整层的空间,她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可就算再快,“搬家”也是下个月的事。
秦瑶才忙完这事,又收到了几所大学中文系、新闻传媒系和印刷出版学院的主动邀请,想要请她去学校宣讲,开交流会。
各种名目的邀请都有,有的还希望她当讲师,给大学生们上文学课,还有的希望她对大学生进行成功讲座,讲述自己创办期刊的前后事迹。
其中白秋玲就读的山中大学也对她发出了邀请,请她跟学生交流沟通,秦瑶哭笑不得,这都半年过去了,秦瑶忙得像个陀螺,都没能来得及去白秋玲的学校看她,这次正好有机会去见见白秋玲,秦瑶答应了学校的邀请,时间定在十月。
在这个时候,秦瑶除了是秦经理和秦总编外,也成了秦副馆长,可谓是各种光环加身。
这些好消息,也没忘记打电话告诉家里。
“我女儿都成个经理了?”沈桂香听说这事的时候,她首先觉得匪夷所思,愣愣道:“你不是没上大学么?”
很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进工厂当工人,毕业了还得从普通工人做起,有的人干了二三十年,才能捞到个厂长或者副厂长的位置,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当然,像沈桂香这个年代的人,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工人群众,已经是非常幸运的幸运儿。
沈桂香就是个普通工人,干了一辈子,退休了岗位让给了儿媳妇,还以为这岗位能一代代传下去,现在恢复高考后,也不尽然了……
老四考上大学,夫妻俩高兴,可儿媳妇那边就惨了,恢复高考后,工人也要讲究学历了,再也不能随随便便的父传子,这个传给那个,必须要有学历,没有学历的,一律去当最低级的车间工人。
听说将来还有可能清退,再也不是铁饭碗了,对此,儿媳妇抱怨不已,私底下骂恢复高考一事,她觉得之所以要清退工人,还不是为了给新一批的大学生腾位置。
不清退掉一些人,怎么给大学生分配工作?
尽管这些传闻还是捕风捉影的事,可是身在京城,消息总是广些的,很多人信了这些,已经有了危机感,开始自考学习了,就怕有一天厄运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沈桂香夫妻俩在家里也不好吹儿子考上大学,怕两个儿媳听了不舒服。
到了这个时候,倒又突显出“当厨子”的好处,别的岗位都要学历,唯独厨子不要,只要手艺好,单位抢着要。
民以食为天,一个好厨子是饿不死的。
“没上大学也不影响什么,很多人上个大学不就是为了文凭,为了分配工作吗?我现在不仅是秦经理,还是文化馆的副馆长。”
对于这个副馆长的位置,秦瑶也唏嘘不已,心想果然有奶就是娘,现在单位都要靠她来养活,还不都把她给供着。
这种事,在未来数见不鲜,沈桂香那个年代,要当上厂长的,怎么也得是四五十岁的人,而到了八十年代,厂长就多了很多二三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