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给天下官员涨薪(第3/4页)

所以这就是官场改革的现状,层层传达,层层递进。可中间环节一旦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执行过程全都要被带歪。

“这个问题其实就归根到底,还是官僚主义。”

赵骏继续说道:“这些官员们高高在上、自我膨胀、端‘老爷’架子、工作敷衍、言行不一、选择性执行、欺上瞒下,是一群最坏的家伙。”

“考成法不就是志在解决这个问题?”

范仲淹说道。

“但光靠考成法的监督和惩罚肯定不够,还得给官员奖励,以此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赵骏皱眉道:“只是大宋的俸禄已经是历朝历代之最,现在光搞个考成法监督他们,就已经闹翻天,再降工资,拿工资当绩效,肯定是不行的了。”

大宋的官员已经享受了太久的高额工资,赵骏之前砍了朝廷高级官员的工资没有多大阻力,那是人家真就瞧不上这点钱。

能当上三四品往上走的这些大员,哪个家里不是家财万贯?

就算是范仲淹这样家人不经商,纯靠死工资的人都能随随便便掏出两千多贯,买了一千多亩良田成立范氏义庄,可见高级官员多有钱。

但中下层官员不同。

大宋官员能经商,少说也得当个知州,掌握一州政权才能有经商的资本。

知州往下就不行了,全靠高额工资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要是砍他们的工资,那无异于砍他们半条命。

所以降工资,再通过完成考成法布置的任务当绩效,大抵是行不通。

“那还能拿什么给他们当奖励?”

范仲淹也犯难道:“升迁也有定额,越往上肯定越难升迁,总不能再开新部门和新职吧。”

“这就算了,我改制之前,现任官两万四千多人,改制后,快四万人了。”

赵骏无语道:“那一万多闲散冗官我是解决了,可现任官是越来越多了,再开新职,那不闹吗?”

他思索再三,摸着下巴道:“还是得加薪,不过可以换个名目。”

范仲淹睁大了眼睛道:“冗官本来就已经严重,朝廷每年要付官员一千多万贯的支出,而且以后还要把吏员纳入公职,再加薪的话,怕是三冗要变成四冗了。”

“笨啊,我都说了换个名目。”

赵骏翻了个白眼说道:“料钱本俸肯定不改,但我问你,添支、职钱、贴职钱、职田、绢布、粮食、恩赏、冰炭、香料等是恒定的吗?”

“自然不是。”

范仲淹摇摇头道:“这些东西本来就受到物价波动,有的时候职田产出也不固定。朝廷也并非每年恩赏,若是香料、冰炭、柴米、油盐等价格上涨,朝廷补贴少也正常,并且多寡不均,曾有县尉月俸仅5贯950文,还曾作诗讽刺。”

“那不就结了。”

赵骏笑道:“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做文章,以后每年的添支、职钱、贴职钱、职田、绢布、粮食、恩赏、冰炭、香料都年年下调,朝廷给出合理的解释就足够了,不是直接削减,而是正常波动,百官们或许有疑心,可又没有证据。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考成法加入绩效,加入到料钱本俸当中。”

“哦?”

范仲淹思索了一会儿道:“你的意思是拆东墙补西墙?”

“错了。”

赵骏摇摇头道:“由于物价上涨,且职田产出不足,朝廷补贴只能变少,这种事情本来就很常见。但为了给予天下官员激励,朝廷还是咬咬牙,给予他们奖赏,并且还让地方官员的收入变高,难道这不是朝廷圣明吗?”

简单来说,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工资两万块钱的员工,但实际上这两万块钱只是平均工资。

你的固定工资每个月也就四五千块,其余的收入来源是公司给你发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还有餐补、油钱、交通费、五险一金、津贴以及购物卡之类的东西。

受限于公司经营收益,这样的补助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所以虽然看似你的工资是两万,但有时是两万五,有时是一万五,有个上下波动。

在宋朝这样的波动尤为明显,因为生产力不足的原因,物价变动往往很快,如灾区的物价可能一夜之间涨几十倍。

如此一来,除了汴梁的官员收益比较稳定以外,地方官员的收入其实并不稳定。

一个七品小县县令每月十二贯,禄粟月五至三石,还有添支的职田,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

整体算下来,一个月收入大概在百贯左右。

可这种情况是不稳定的,只能说最好的情况下一个月收入百贯,却也有朝廷今年打仗,财政赤字,什么补贴都不发,只有基本工资,甚至连基本工资都降低乃至发不下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