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2/4页)

“不错,武安发展得很好啊。”

赵骏见到这一幕,满意地点点头道:“我过黄河之后,一路走来,其余县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唯有武安让我很高兴。”

说着他又看向韦焕之道:“韦司帅任职河北路转运使已经第三年了吧。”

“是啊。”

韦焕之点点头道:“自从下官接替吕侍郎开始,又有幸跟着范相公打过燕云,如今确实已经是第三年,现在却很快就要卸任了。”

“吕侍郎?吕公弼?”

赵骏调笑道:“人家命好,有宰相父亲,37岁就能当转运使,40岁就能做一部侍郎。”

“我在报纸上看过知院的文章,里面说打铁还是要自身硬,吕侍郎除了家世优渥以外,才学皆为上品,能力也确实当得起。”

韦焕之可不敢像赵骏这么开玩笑,稍微打了个圆场:“若非如此,只是庸才的话,又如何能步步高升呢?”

他心道。

早听说知院心眼小,看来是真的。

当年吕相得罪过知院。

据闻二人在政制院当中经常意见不一,互相争吵。

现在吕相走了。

知院还偶尔拿吕相开涮。

心眼确实小啊。

只是韦焕之不知道的是,赵骏也不过随口吐槽了一句。

吕老头这厮人是走了,但吕家却屹立不倒,早就给除了大儿子以外的子孙铺好了路。

后世三代烟草人,如今吕家三代宰相。

妥妥的政治家族。

这么搞下去朝廷不还是一群世家子弟?

要不是吕公弼和吕公著两兄弟确实有能力,再加上吕夷简临终的话,赵骏早给他们撸了。

当然。

也基本就是这样了。

反正赵骏的原则是,世家子弟有能力有才学,你可以通过家族关系上位。

这也算是为国家吸收人才。

若是没有能力没有才学,背景通天也没有用。

像吕夷简其他儿子,包括长子能力不行,照样也只能给个荣誉性的散官打发了,想登高位就不可能。

这是赵骏的处事哲学。

虽然人都是自私的,万一他儿子赵昙能力不怎么样,他会不会考虑以权谋私。

但这是原则问题,赵骏已经打定主意,如果他儿子以后能力确实不咋地,那也基本上就给个荣誉闲职算了。

宁愿家族沦为普通家族,也不想以后一个庸才进政制院祸害国家。

哪怕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反正赵祯也给了他爵位和封地,靠高额的爵位工资与封地收入同样很舒服。

只不过以赵骏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大概率子孙后人可能成为教员后人待遇,那即便无权,总归是有国家养着也挺好。

至少将来大宋完成东方一极战略,实力国力必然远超后世巅峰时期的霉帝和毛熊老大哥,每年发点工资补贴之类的养几个闲人还是轻而易举。

因而对未来赵骏看得还是很开,子孙后人有才学最好,没有才学也无所谓,自己在自己这一代做好该做的事情足矣。

他说道:“好了,只是感叹一下吕家人才辈出而已,没别的意思,也不用放在心上,带我看看武安吧。”    “是。”

韦焕之忙不迭点头。

一行人簇拥着赵骏来到武安城外。

由于武安作为目前大宋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来往商人非常多。

担心进城导致交通堵塞,赵骏就在城外四处看了看。

古代县城都不大,一般也就两三平方公里,如今武安往外扩展了至少五六平方公里,看着还是挺不错。

赵骏在外围打了个转,肯定了如今武安的发展,又指出了一些城市目前面临的问题。

比如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城市的规划问题,未来发展问题等等。

严格来说赵骏也不是这方面的人才。

但后世耳濡目染,不管在见识还是理念上都比古人强得太多。

并且武安这样的新兴工业城市属于大宋前列,古人没有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经验,基本上是遇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

而赵骏不仅有后世见识,同时还有汴梁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总结,自然也就能帮他们做点前瞻意见。

如此一来,武安也能避免很多后世县城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雷区和阻碍。

同时把这些经验积累,从而帮助全国其它城市也做好城市化发展。

一行人看完了武安建设,随即前往城东北的钢铁厂。

钢铁厂距离城池有数里地,此刻的武安钢铁厂与当初刚成立的时候已经是天壤之别。

众人抵达钢铁厂附近,离得老远远眺,就看到连绵厂房林立,外面用围墙圈起来,听说有不少小偷半夜进厂偷钢材。

里面各种蒸气直冒,也有燃烧不均匀参杂了煤灰的气体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