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开战(中)(第3/4页)
“老朽能有今日的恩荣,都是沾了世子的福分啊。”
世子忙拱手回礼,连称不敢,其余阁员则随之微笑。这大半年以来众人全程跟进,当然知道中西海战深层的回环曲折。具体的谋划战略及调兵遣将还不好说,但最后左右了整个战场胜局的关键招数,向民间开放武器的决策,却是由穆国公世子一力主张,并全力压制住中枢其余的反对意见,说服了兀自犹豫不决的飞玄真君——没错,即使宫廷在南海陷入了巨大的金融危机,真君依然不愿意将危险的火器放入民间;还是世子当面上奏,亲自担保,保证海商拿到的武器永远会落后军方两到三个版本,核心的技术依旧掌握在皇室与朝廷手中,安全无虞;皇帝思虑再三,才终于勉勉强强写下了诏谕,同意了陈请。
——事实上,即使勉强签发了旨意,真君依旧迅速反悔,很快就派人来索回圣旨,说是要再做修订;还是世子见机极快,拿到诏书后立刻让张太岳明发上下,绝不耽搁;木已成舟,无可挽回,宫中派出来追索圣旨的太监才不能不悻悻折返,无可奈何的认下了这件事情。
艰难险阻,一波三折;要没有穆氏倾尽全力的推动,是绝对逼不出来这惊世骇俗的大招。成事固然在天,但谋事终究在人,如今大招生效,一举底定胜局,大家饮水思源,当然不能夺走人家的功劳。再说了,内阁阁老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南洋黄金中可赚得不少,考虑以后的光辉前景,更是要向外事处大表亲热,绝无疏忽。
都是挣钱嘛,不寒碜。
·
享用完皇帝的赏赐后,内阁继续办公,世子则带着外事处讨论南洋事务。按照朝廷的规制,对外的战事本来应该是内阁兵部会同司礼监决策,但海军几次战事之后,权力随实际而变更,基本的海外事务已经是外事处在办,兵部不过署名而已。
相比因循守旧的内阁,外事处开会要简单得多。大家将紧要公文一一整理,想到什么就先说什么,不拘一定的流程。今日检查了各方寄来的信件之后,世子就没有提及西班牙人的消息,而是特意询问高学士:
“听说广东寄来了消息,称南洋的商人们在主动示好?”
高肃卿受裕王之托,兼着海关的差事,手上有东南亚及天竺的特快渠道,情报极为灵通,所以立刻点头:
“是的,有不少海商表达了态度,只要朝廷能够庇护他们的生意,就愿意切断与西班牙人的联系,转而向广东输诚,定期缴纳税赋。广东以为,他们诚意还是有的。”
世子翻了翻文件,哼了一声:
“诚意?仅仅只是缴纳几个小钱,叫什么诚意!南洋的海商当年是如何伺候西班牙人的,难道他们自己都忘了?只缴税,不办事,想得倒真是周到!”
殖民帝国殖民帝国,能在交通要道盘踞几十年作威作福的老牌霸主,可不仅仅只满足于收一点保护费。事实上,南洋海商不仅仅要向西班牙人上贡赋税,就连日常的贸易也要受殖民总督的影响。这一回中西开战,菲律宾总督府就立刻颁布命令,当头给了大安一发贸易制裁;要不是火器全产业链自主,上下游可控,搞不好还会被洋人卡一卡脖子。
先前侍奉西班牙人的时候,海商是这么周到,这么体贴,连买卖货物都要看人脸色;如今要小心求到大安朝廷面下,就只肯扣扣搜搜地出几个臭钱了,是吧?
你糊弄谁呢?
当然,大安是宽厚的,是仁慈的,是讲究自由贸易的;就算有了影响商贸的权力,也绝不会滥用;但还是那句话,朝廷可以不用,洋人不能不给——别的不说,现在的南洋可是有鸦片贸易的;大安就是再宽宏大度,总不能连这个都置之不理。
这句话非常厉害,高学士不能再说了。
“只愿意缴税,不愿意承担其他责任,那就还是不服。”世子总结道:“估计心存侥幸,总觉得我们是海贸的新手,控制力尚且不足,可以尽情糊弄。哼,倒真是‘远人不服’……”
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当然,穆国公世子是未必有这个文德了,所以大家都只能保持沉默。只有等在一旁的闫东楼勉强开口:
“……那么,是否要行文广东,直接回绝这些洋商的陈情?”
“回绝?为什么要回绝?”世子道:“无论怎么来讲,愿意给我们纳税都是一片善意。既然是善意,那就不能粗暴拒绝,否则也太过无礼。不过,既然洋商心存侥幸,那总得帮助他们认清现实,正确的处理眼下的形势。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他叹了口气,抬起头来看向小阁老:
“最近南洋的金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