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张居正又问道:“……(第2/3页)

徐阶陈述了他认为朝廷应该开海的理由,其实和昨天朱翊钧对张居正说的差不多,无非是从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考虑,只是,他的陈词一看就是准备好的,自然比朱翊钧这个八岁小孩说出来的话,更加让人信服。

朱翊钧甚至能听出,这份发言稿应该是他的张先生写的。

而他认为,徐阶态度的转变绝不仅仅只是这些拿到朝会上说的原因。昨天回去之后,张先生一定拿出了让他不得不松口的理由。

惊讶之后,隆庆脸上露出欣喜之色,随即拍板:“这件事就交由内阁去办。”

说罢,他就站了起来。太监高喊“退朝”,群臣跪了一地。

朱翊钧也跟着跪下来,隆庆走过他的跟前,弯腰把儿子拉起来,牵着他转到了屏风后面。

朝堂上只是一个决策,具体如何实施,还得下来之后,内阁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定。

后来,朱翊钧查阅过大量福建送来的奏章,与张居正再次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才明白,令徐阶不得不答应开海的根本原因是,短短几年时间,东南沿海走私商贩迅速发展,已经有多个颇具规模的海商,朝廷若是再不放开海禁政策,他们之中极有可能再次诞生一个,甚至多个“王直”那样规模的走私团伙。

王直可是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海外还有自己的领地,眼看着就要自立为王,发展出独立政权。

这样的土皇帝,有一个就已经让大明吃不消了,多来几个,皇上和内阁得天天愁得睡不着觉。

在这样的形势下,再坚持什么祖制,那就真的是不顾大明王朝和沿海百姓的死活。徐阶不是严嵩,他有底线,断然不肯背上这样的千古罪名。

开放海禁,让他们在朝廷严格管控下,合法进行海外贸易,对于这些海商,也是一种牵制。

就像徐泽民在奏梳中提到的:“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不久之后,内阁就呈上了具体开海的方案。朝廷先以福建漳州府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

海澄县建立之后,朝廷在此处开设月港洋市,允许商贩到东西二洋进行贸易。

“王安,”朱翊钧趴在书案上,头也不回的喊,“把那本《筹海图编》给我拿过来。”

王安小心翼翼的问:“哪本?”《筹海图编》有二十多本。

“就是我这几日看的那本。”

朱翊钧话音刚落,书已经递到了他的跟前,朱翊钧的目光落在拿书的那只手上,那是冯保的手。

小家伙把书翻得哗哗作响,终于翻到了他想看的地图。

那图绘得太小,朱翊钧扭着身子,歪着脑袋看了又看,冯保又赶紧给他递了个放大镜过来:“殿下在找什么?”

朱翊钧接过来,不去看图,反而抬起头来,透过凸透镜去看窗外的太阳。

阳光投在他的脸上,给他镶了一道金边,还能看到脸上细小的容貌,漂亮得仿佛仙境走出来的。一旁的太监跟了他这么多年,也看不够。

冯保手掌覆盖住镜片:“殿下,仔细灼伤眼睛。”

“好吧!好吧!”朱翊钧又伏在书案上看地图,“这里,这里,就是这里!”

冯保凑过去看,小家伙拿着放大镜指给他看:“大伴,你瞧,这里就是月港!”

上扬的语调,听得出他愉悦而得意。

冯保看着他笑得格外温柔:“殿下真是厉害,这么小的地方都能找到。”

“嗯!”朱翊钧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地图上,“这个地方真的好小,旁边看起来都是山,这上面还说‘僻处海隅,俗如化外’。”

他一手托着下巴,仔细思考,好像发现了什么:“这看起来不是个好地方,又远又偏僻,一点也不热闹。”

冯保说:“殿下再往后看看。”

朱翊钧翻过一页,后面有写着:“闽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

“嘉靖三十年,朝廷在月港建立靖海馆,增设通判理事。”

“海盗、倭寇占据月港,海商张维等二十四将又结巢盘据,朝廷完全失去对月港的控制,此地形同化外。”

小家伙双手托腮思考了一会儿,一条腿在后面翘起来:“我明白了!”

“现在这个地方都被那些商人、海盗还有倭寇占据,朝廷已经管不了他们了,现在咱们开海,在这里建立海澄县,开放,既可以把失去控制的地方重新收回来,又可以将那些海盗、倭寇都变成商人,一举两得!”

冯保夸赞道:“聪明!”

朱翊钧说:“是几位阁老厉害。”

几位阁老的厉害之处不至于此,后面还有许多细则,将民间海外贸易限制得明明白白:

第一,绵延几千里的海岸线,开放的只有月港一个偏僻的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