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2页)

一直到宁和动身回乡之时,朝廷的回复都还未传回。倒是公主与官府两方都送了些赏银来,前者更搭了一箱绢绸首饰之物,还附言一句:若是就官不成,可来吾处。

当朝重文,从新帝自践祚以来改年号为崇文,便可见一斑。各州每岁试毕,由官衙给当榜头三五位发些赏银笔墨之物,也是惯有之事。宁和拿了银钱,因周生之事,便早早启程回岐山县。

只是未知结果,旁人问起,宁和也只能答句“算是中了”。如今县官上门,当是朝廷的批复终于下来了。

宁和人一回来,早有机灵的跑去通知。于是不一会儿,县官的马车就从远处的村道驶了过来。

马车在中,左右两个骑黄马的皂衣差役,村长里正几位则跟在车后一路小跑着,大热的天,累得是气喘如牛、汗湿满头,脸上却还得挤出笑来。

那县官下车来,先与宁和拱手见过。

宁和拱手回礼,县官却是连连伸手推拒,说:“下官不过七品县令尔,怎可受宁孺人之礼。”

宁和一愣:“孺人?”

本朝以任期制,六品以下官员四年一换。这县官姓庞名翀,调任岐山县县令已有三年,生得圆润矮胖,宁和因先前守孝在家,与他未有几面之缘,并不熟悉此人性情。

庞县令笑眯眯的:“宁孺人还不知道吧,孺人才高,朝廷对你的封赏今日已送至,下官这便念与你听。”

说着,取出怀中绸卷展开宣读。

宁和忙敛容垂首以待。

这旨意竟是从当今天子处直发下来的,宁和心中暗惊。接着才听内容,大意先是将她夸奖一通,又说女子尚能有如此才华,乃是本朝文兴之像,遂特封宁和为孺人,赐号文昌,赏金百两,绢绸两箱。

听完,宁和怔了有片刻,才在县官的催促下将绸卷接过

,言谢圣恩。

礼记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读书多年,宁和对本朝官制自然有所了解。孺人在本朝位比正五品,便是王侯院中,除夫人外也只得有两位孺人。

宁和一举直升五品,还有封号,从此别人就要称她“文昌孺人”。越州人丁稀少,乃是下州,州牧也不过五品之流。一来就与一州之牧同级,按理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可宁和心头却没能升起半分欣喜之情来。

只因,这根本不是读书人当有的官职,或者说根本不能说是官职,即便封号“文昌”,也不过是个内院妻室的品级而已。

当读圣贤书,当为天下计。宁和虽因自身性情行事向来谦和,但并不代表她胸中便无抱负、便无一腔提笔山河的豪情。

她寒窗苦读十几载,不是为了去和谁的后宅妻妾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