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康白礼(第4/4页)

康白礼抬眸看向站在御阶上的几位重臣,他和六部尚书不熟,唯一说的上有关系的,便是有意与康家联姻的礼部尚书府。

可惜,礼部尚书与他对视一眼,然后便平静地移开眼神,侧身不再看他。

康白礼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这门婚事也要告吹了,早知今日,他当初便答应安王的拉拢了。

也不知以他三元及第的本事,能不能在京都开间书院。

想着想着,他便被人点了名。

“陛下,翰林院康白礼乃是荆州人氏,熟知荆州各处实情,不如让他前去治水。”

熟悉的嗓音让康白礼一顿,他愕然抬头,发现举荐他的人,居然是在早朝上一向沉默寡言的靖国公!

不顾朝臣投来的惊讶目光,姜静行冷静道:“臣看过他那篇《河工赋》,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更是结合荆扬二州数十条水道,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疏浚做法,既因地制宜又工期短暂,眼下最重要的是阻止水灾蔓延,不如让他一试。”

工部尚书捋捋胡须,回忆道:“却是如此,若是情况属实,荆州真如赋中所言,此赋不失为治水良方。”

听了这话,原来迟疑的大臣们,倒真考虑起来康白礼能否担任。

武德帝也想起这位自己亲手圈点的新科状元来,殿试已然过去数月,但那篇引人入胜的河工赋倒是记忆犹新,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的评价:经年之后,或许可堪良相。

殿中一时静默,能做决断的几人皆在斟酌。

可有人不这样想,刚刚举荐的几人有人自觉被抢了位置,忙不迭站出来指责:“治水自是重中之重,可天灾不能预知,人祸却可预防。据臣所知,这康白礼虽有才学,却是荆州康氏子弟,此时尚不知这水灾是天灾还是人祸,如何任命此人?万万不妥!”

姜静行不以为然,说道:“治水是一回事,查案又是一回事,案子还没查清,你又怎么知道他是忠是伪,若是因为猜忌导致荆州百姓受水患之苦,那才是罪过。”

话落,姜静行扭头看了一眼康白礼,不期然对上一张温润面孔。

她收回目光,对龙椅上的武德帝笑道:“再说,他治他的水,又不影响抓人,大不了陛下派个人盯着他,如果他有异心,一剑杀了便是。”

那人还是不服,反驳道:“此案重大,怎可如此儿戏......”

可还未等他说完,姜静行便冷睨他一眼,然后认出此人是安王的人,就是个来搅浑水的。

姜静行眼神更冷,身上也露出一点煞气来,都这时候了,既拿不出治水的本事,还为了一己私利阻拦,这人也是该死!

反驳的人被她这一眼吓到,忍不住白着脸后退一步,这一步让他退回原位,惹来身后稀稀落落的嘲笑。

笑声响起,却无人再敢站出来反驳。

武德帝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眼中含了笑意,姜静行优哉游哉地站回队列中,见她这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再也忍不住,弯了弯一直绷着的嘴角。

无人发现君王嘴角转瞬即逝的微笑,在朝臣抬头看他的时候,武德帝叫出了康白礼。

好似没有听到殿中争执一般,康白礼从容走出:“臣在。”

“上前来。”

康白礼遵命,在满殿重臣的注视下,不急不缓地走上玉阶。

就这么几步路,看似简单,却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距离,触不到的高度。

温润青年撩起墨绿官袍,在姜静行不远处跪下行礼:“参见陛下。”

姜静行用眼角余光撇他一眼,便再也没看他,仿佛并不在意这位新科状元,刚才的举荐只是就事论事。

武德帝倒是将人认真打量一番,见人从容淡定,有君子之风,心里满意了不少,因为他是康家人的犹疑也消退不少。

此外也是出于对姜静行的信任。

姜静行很少举荐人,以往多是武将,但经她举荐的将领们,无一不是良将,所以武德帝相信她不会信口开河,不然,他是绝对不会考虑将康白礼派去治水。

“靖国公举荐你前往荆州治水,你怎么想?”武德帝沉声问道。

康白礼什么都没说,只叩首朗声道:“臣万死不辞,定不欺陛下和靖国公之望。”

......

今日的朝会格外耗时,直到正午时分,才陆陆续续有朝臣走出太极殿,初夏略微灼热的日光照在人脸上,让人忍不住眯眼。

今日果然是够稀奇的日子,靖国公难得地举荐臣子,李相也是难得地一言不发,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谁都清楚,太极殿前的月台,怕是又要血流成河了。

至于康白礼,也是让人拭目以待。

俗话说的好啊,不入翰林,不当宰相,若是事情办的漂亮,即便康家倒了,他也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没准儿没了家族拖累,上位人用的更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