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5页)
那些知道消息的人,没什么交情的话都不会多言,毕竟谁早知道一点消息,可能就有了一分先机。现在有了正规渠道统一告知,再不用派人天天去挤那个问询处了!
拢共也就薄薄一张纸,折叠成四开页,自然是上面每一个字都会读过去。很快就有很多人读到了一个标题为“袁氏印刷工坊的前世今生”的文章。
这篇文章从这家“袁氏印刷工坊”第一代主人叫什么名字,如何一步步学习印刷技艺,历尽千辛万苦创立了“袁氏印刷工坊”,然后代代相传,传到了如今第四代人手中,并将规模扩大化,碰到了贵人相助,准备花二十万两银子铸活字三十万,以供他们印刷坊使用,并且还讲了他们印刷坊的印刷效率,每日可以印刷多少纸张,如何严格校对,减少错字率,如果选用优质的油墨和纸张给文人更好的阅读体验。
秦修文是写惯了研报的,笔力和逻辑能力都不俗,再加上原身文学素养的点缀,一篇明明是广告的文案,硬生生被他写的情节跌宕起伏,从各个角度将“袁氏印刷坊”夸出了花来,还拔高了立意,说他们此举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买到的书籍。有些感性之人,甚至在看到第一代袁氏主人的经历时,联想到自己做生意来一路的艰辛,都忍不住抹泪。
秦修文在最后写道,如今“袁氏印刷坊”新工坊落成,规模更加扩大,欢迎有印刷需求者来此地址拜访,袁氏必将以更优惠的价格回馈新老顾客。
这个印刷工坊的广告版面并不小,几乎占了四分之一的版面,凡是拿到报纸的人,没有人会忽略这个信息。如今卫辉码头人来人往,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自然也有书商书贩,或者有其他印刷需求的人,读了此文再加上来都来卫辉了,这个“袁氏印刷工坊”好像离码头近的很,为什么不过去看看?
季方和想过有了这个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后,自家印刷工坊的生意会火爆,还召集了一批人专门培训了一番如何待客如何报价,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会如此火爆!
当时他说找五个人来接待有可能上门的客商,可是秦修文说至少十个,季方和到底还是听了秦修文的,找了十五个人过来,可是若是知道如此多客人上门,就是找个二十个人过来也不嫌多啊!
那些来看印刷工坊的人也被它的规模所震惊,不过短短几日,“袁氏印刷工坊”可不像之前那般小猫三两只了,秦修文请了十个人是专门做铅活字熔炼和雕刻,然后还有人专门做字盘的,整理纸张的、调整油墨的,印刷工坊中的队伍一下子补充到了四十余人,再加上秦修文一开始就修建了很大的场地,又不时有各种采买的材料入库,看得那些客商就觉得这家印刷工坊忙的不行,生意红火。
再看看自己手里的报刊,就是最好的样品,上面字迹清晰、油墨不散,并无错字,足以说明对方是有实力做好事情的。
这些客商并不考虑你什么先进的印刷术,不管吹的再天花乱坠,但是只要价格不合适,那么他们转身就走。
可是只要价格比别人便宜哪怕一文,那么质量又挑不出差错,自己以后又要在卫辉发展,运输等费用都可以省去,自然是能在卫辉印刷就在卫辉印刷了!
袁师傅万万没想到,自己以为秦修文说的忙碌场景应该是以后的事情了,没想到不过几天就成真了!袁师傅订单接到手软,好多都是书商给他的订单,有最热门的话本子,有经子史集,有佛门经书,游记传记,甚至还有家中族谱要印刷的!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活字印刷的好处了!将这些书页的文字一个个捡出来进行排版后就直接可以印刷,不用再等人先雕版了!
当然,雕版也不能丢,现在的活字数量根本来不及印完这些,袁师傅是让人两面开工,手底下三个徒弟各带一人进行雕版,然后自己又带了季方和带来的三个识字学徒进行挑拣已经做好的活字拼板印刷,还要关心秦大人印刷机的制造进程,忙的团团转,一天到晚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还好袁师傅的师弟就在彰德府做工,接到了袁师傅的信后,第二天就当机立断递了辞呈收拾了包袱就来投奔袁师傅了。
袁师傅的师弟名叫董睿,比袁师傅要小十来岁,是袁师傅他爹的关门弟子,其人不负名字中的“睿”字,确实学什么都快,脑子非常灵活,之前还一直在“袁氏印刷坊”做工,但是后来实在是印刷坊越来越走下坡路了,见天的没生意,袁家人还要管他的一日三餐,董睿自己不好意思待下去了,找了个由头跑到外面去做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