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自从申时行做首辅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人挑战过他的权威了。
申时行不算一个性格特别强势的人,但是他极有政治上的谋略和手段,内阁之中几位阁臣要么是他的自己人,要么就是不得不依附他们而生存的人,江南文风独秀,每年科举录取的人都是最多的,同乡、同年是天然的盟友,在朝堂中集结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而申时行本身就出自南直隶苏州府人,如今又坐到了内阁首辅这样的位置,背后又有一股极大的支持他的势力,自然是一呼百应,权盛一时。
申时行一向奉行的是中庸之道,说好听点是不偏不倚,说难听点就是喜欢和稀泥,只要是不涉及到他的根本利益的事情,他认为墨守陈规总比胡乱变动要来的好,不看之前的张居正改革就是前例在吗?最后该废的废,死后还要牵连家人,辛苦数十年,几乎没落下什么,那改来改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就像是对待国本之争中一样,在群臣面前他赞同群臣的说法,要立长,但是在万历面前,他又会将责任推脱出去,折取让万历徐徐图之的打太极的办法,让万历也无可奈何,就算知道他的蛇鼠两端,可是还是需要申时行这样的人来平衡朝堂,弄到最后,只能万历自己避入深宫,消极抵抗。
而这次,秦修文的折子是真正触到了他的核心利益了,如何能不跳脚,秦修文在折子中,居然提出了修建其他官道的时候,采取官民合办的方式,先借用民间力量,筹集出银两,然后再在未来的过税中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抽调出来给到这些愿意出资的商人。
凭心而论,在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银子进行修建道路的时候,这是一个办法,但是过税,是申时行绝对不愿意被其他人染指的。
过税简而言之就是不同府之间流通的时候,对商品抽取的一定比例的税收,也就是俗称的“过路钱”。
但凡做生意,自然是需要让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而不管流通到何处,朝廷都可以直接在里面闭着眼睛抽税,这过税也是朝廷非常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江南地区不仅仅文风极盛,商人也极多,商业贸易也是最为繁华的,每年从江南地区运送往全国各地的商品数不胜数,而有些江南大商人,虽然人不在朝堂上,但是他们都有自己在朝堂上的发言人。
别人尚且不说,就是申时行自己,也是出自富商之家,有他在朝堂上庇佑申家,申家的生意那自然是做的顺风顺水,丝毫没有磕碰的。
这些商人赚到钱,自然会更加支持自己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每年都会拿出不少银两供应到京城官员手中,这已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了。
而成了自己人后,对有些江南大商人的过税,自然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关键钞关位置的官员又是江南一派亲自指派过去的,如此一来,才能损公肥私,商人们将利让出来也才让的心甘情愿。
而如今不管秦修文的计策是好是坏,动了他们江南一派上下利益了,那么就算申时行答应,他背后的支持者,朝堂上的同盟者,也不会答应的。
到时候一切大变动,利益重新分派,这么多年的汲汲营营就要毁于一旦,就算江南商人愿意参与道路的修建,但是能阻挡得了其他地区商人的侵入?已经将一样东西牢牢攥在手中了,哪里舍得让渡出去,让别人一起共享?就是有一丝一毫的意外,都是不允许的。
这是人天性中的贪婪,在危险来临之际,必然要奋起反抗。
这一日早朝,不再像是之前第一次一般,大家毫无准备,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也知道在朝堂之上应该如何应对。
这天,照旧是天不亮就要早朝,如今天气渐暖,没有了寒风瑟瑟,纵使天光还未放亮,也比之前好受许多。大家等在午门前,因为最近修好了路,路面好走了许多,习惯了按照原来时间出发的人,发现到了的时候时间都有所提早,干脆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悄声讨论今日的早朝。
秦修文官职低,跟在宋尚书、唐侍郎和焦侍郎后面,一言不发,焦侍郎是早就离他远远的,生怕被秦修文牵扯到,就连宋尚书也是长叹一声,和秦修文没有什么言语。
宋尚书也是有心无力,按照他的想法来说,此事若是能成,必然会是大功一件,但是这里面牵扯如此之深,以秦修文一人之力如何可以抗衡?
不看就是坐到张居正的位置上,当时想要丈量个天下土地,就得罪了多少人,损了多少人的利益?当时又在明处暗处仗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才将这事给办成了?